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346747
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5日 段皎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86例C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采用莫西沙星注射液(拜耳医药)0.4 g,1次/d静脉滴注,疗程5~10 d。对照组40例,采用阿奇霉素注射剂(辉瑞制药),0.5 g,1次/d静脉滴注,疗程3~5 d,联合头孢西丁注射液(海口市制药),2.0 g每8 h一次静脉滴注,疗程5~10 d。结果 莫西沙星治疗组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有效率90.0%。两组共分离出病原菌19例,莫西沙星治疗组的细菌清除率为92.0%,对照组细菌清除率为90.0%。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CAP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莫西沙星;头孢西丁+阿奇霉素;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效果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患病率约占人群的12‰。CAP是全美第六位的致死原因。病原的多样化,细菌耐药日益普遍的现象,人口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的增加,合并其他疾病比率的增加等因素,使CAP的治疗难度增加,治疗更复杂化,个体化。我院以CAP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用莫西沙星与头孢西丁+阿奇霉素治疗作比较,观察莫西沙星对CAP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调查对象为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8月1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指南诊断标准的86例CAP患者。年龄18~92岁,平均年龄(60±8)岁,男50例,女36例,其中合并COPD患者42例,合并慢性肺心病20例。合并支气管扩张9例。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HIV感染一例。下例病例不能入选:①对喹诺酮类、头孢类、阿奇霉素过敏者。②未成年人及孕妇、哺乳期妇女。③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癫痫病史者。

    1.2 治疗方法 全组患者除给予必要的平喘、化痰、氧疗及对症处理。将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莫西沙星注射液,0.4 g/d,静脉滴注一次,疗程5~10 d。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注射剂,0.5 g/d,静脉滴注一次,疗程3~5 d,联合头孢西丁注射液,2.0 g/次,每8 h一次,疗程5~10 d。

    1.3 观察项目 全组患者治疗前后评价其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胸部CT、痰细菌学培养、血气分析等检查。治疗第3、5、7、10天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

    1.4 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全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痰培养检查,对于培养阳性的标本,采用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1.5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评定,痊愈+显效为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细菌性判断标准按病原菌清除、未清除、替换3级评定。

    1.6 不良反应的评价 按与药物有关,与药物很有可能有关,与药物可能有关,与药物无关5级评定与药物的关系,前两者计为药物的不良反应。

    1.7 统计学方法 按试验方案中常规要求,计量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抗感染的临床疗效评价 两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病原菌的分离和清除率 86例CAP患者在治疗前共分离出19株细菌,阳性率22.1%。其中治疗组10株,G+菌4例,G菌6例。对照组分离出9株,G+菌3,G菌6例。莫西沙星组细菌清除率90.0%,对照组细菌清除率88.9%。检出的病原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莫西沙星组1例在静脉输注时沿输注部位血管走行皮肤发红、瘙痒,减慢滴速后症状消失。两例80岁以上老年患者在输注莫西沙星1~2 d后出现烦躁、胡言乱语,停用莫西沙星2 d后症状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6.5%。对照组2例出现恶心、上腹部不适,减慢滴速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腹泻,停药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对照组不良反应发

    生率7.5%。两组均没有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社区环境中机体受微生物感染而发生的肺实质炎症,包括在社区感染,尚在潜伏期,因其他原因住院后而发病的肺炎,并排除在医院内感染而于出院后发的肺炎。目前,肺炎链球菌仍是CAP最主要的病原菌,但耐药肺炎链球菌正迅速增长,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已达60%,对第三代喹诺酮类亦出现耐药。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也是CAP的重要病原菌,特别是合并COPD基础疾病者。卡他莫拉菌90%以上产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普遍耐药。非典型病原体所占比例在增加,甚至高达40%,可以是CAP的单一病原体,亦可与其他病原体合并感染,并促使病情加重,尤其是肺炎衣原体[1]。故Niederman提出:对所有CAP患者的经验性治疗,均应考虑不典型病原感染可能,并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而莫西沙星为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青霉素和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有良好作用,对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肠杆菌科细菌敏感,对铜绿假单胞菌活性中等,对非典型病原体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支原体的疗效优于阿奇霉素,对厌氧菌治疗活性与甲硝唑相同。头孢西丁+阿奇霉素针治疗亦覆盖了CAP的常见病原体。故我院选用了莫西沙星针或头孢西丁针+阿奇霉素针治疗CAP患者,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在这个研究中,有1例27岁男性HIV感染者,因低热,干咳一周来诊,测T37.6℃,血常规正常,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间质病变。给莫西沙星治疗3 d,体温正常,咳嗽减轻,但复查胸部CT示双肺病变无明显改变,继续用莫西沙星针治疗,并加用甲泼尼龙针80 mg,1次/d,共用3 d,治疗一周复查胸部CT,双肺病灶已经大部分吸收。后来检查结果回报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考虑支原体肺炎。还有1例70岁男性患者,既往体键。咳嗽、咳痰,伴腹胀、纳差半月入住我院。入院时血常规:白细胞9.7×109/L,中性粒细胞77.1%, 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片状渗出病灶。给头孢替安针治疗3 d后加用阿奇霉素针联合治疗两天,后患者开始发热T38.5℃,又加用头孢比肟联合治疗,患者病情无好转,2 d后患者病情迅速加重,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急转至我科RCU治疗,至我科时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经积极抢救,患者心跳恢复,给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一直昏迷,高热,T39℃以上给美罗培南针治疗,患者体温曾下降2 d,又持续高热,后支原体及衣原体抗体回报均为阳性,加用莫西沙星针联合治疗,于第2天患者体温迅速降至正常,1周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好转,但患者一直昏迷。治疗期间曾多次痰培养,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包菌,肺炎克雷伯菌。考虑患者为细菌合并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而使病情加重,增加治疗难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从这个研究可以看出,CAP由于病原菌的不同,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比例增高,使CAP患者症状不一,多不典型,大部分患者症状轻,肺部病变严重;特别在老年人中更为明显,有的可能仅有食欲不振,精神差,无明显咳嗽、咳痰症状。另外还可以看出,CAP患者痰培养检出率低,可能因院前多有抗生素接触史,一些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使用抗生素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7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