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20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提高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认识。方法 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12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心肌酶谱异常75例,肝功能异常8例,心电图异常4例,合并脑炎1例,合并肺炎10例,经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 观察病情,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
【关键词】疱疹;柯萨奇A组病毒;发热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系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节。临床以急起高热、咽痛、咽部疱疹、溃疡,流涎、厌食等为表现[1]常发生在1~7岁儿童。部分病例可并发心肌炎,肝脏损害,病毒性脑炎,其16型可引起手足口病。近几年其发病率明显上升。现将我科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2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1~3岁72例,4~7岁39例,8~12岁9例。一年四季散在发病,夏季发病81例,秋季29例,春冬10例。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发热,持续高热(体温在39℃以上)69例,中等热度(体温38.0℃~38.9℃)38例,低度热(体温37.5℃~38.0℃)13例。咽痛者110例,伴头痛12例,腹痛8例,心慌25例,呕吐11例,牙龈出血15例,咳嗽28例,发病24 h内出现手足疱疹者5例。入院时查体所有病例咽部充血明显,咽峡部有散在灰白色疱疹者45例直径约2~4 mm,周围有红晕,数目多少不等。浅溃疡者75例,表面覆有白色假膜,周围黏膜呈鲜红色充血。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局部淋巴结无肿大。
1.3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正常及减少51例,以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白细胞增高69例。CRP增高63例,正常范围57例。柯萨奇病毒抗体阳性2例,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轻度异常8例。心肌酶谱异常75例:CK、CK-MB、LDH轻中度增高,cTnT增高2例,心电图异常4例,表现为ST-T改变。脑电图异常1例,表现为弥漫性慢波病灶,脑38.5脊液压力及细胞数轻度异常1例。
1.4 治疗与转归 治疗上以抗感染为主。本组病例除13例低热、咽痛、全身症状不明显者给予口服黄栀花口服液及雾化吸入利巴韦林外,其余107例均给予静脉输液,利巴韦林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持续3~5 d,继发细菌感染着加用青霉素20万u/(kg·d),或头孢噻腭钠50~100 mg/(kg·d)静脉滴注抗感染,并给予维生素C治疗,同时均给予口腔氦氖理疗辅助治疗。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异常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果糖100 mg/(kg·d)改善心肌治疗,疗程10~14 d。1例脑炎者给予25%甘露醇降颅压,以及营养脑细胞治疗。T>38.5℃者给予布洛芬(按说明)退热治疗,24 h内不超过4次。5例住院24 h内发现手足有疱疹者转手足口病房。余病例出院时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血象及心肌酶均正常,疱疹消退,均治愈出院。
, 百拇医药
2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B组1-5型也可致病但较少见[2]。有学者报道儿童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可引起脑炎、心肌炎或肝脏损害等多脏器受累[3]。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根据症状和特征性口腔损害作出诊断。临床特征为急起高热,伴有咽痛、头痛、厌食,起病2 d内口腔黏膜(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出现数个至十数个2~4 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 d后破溃形成小溃疡。但由于其初期发病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口腔无疱疹,缺乏有助于诊断的依据,故常不易早期诊断,因此在发病流行季节,对骤起高热,而无其他异常表现时,应考虑到本病。要注意高热伴口腔疱疹,并且疱疹累积到齿龈及颊黏膜时需与疱疹性口腔炎鉴别。近几年来此病有逐年上升趋势。部分病例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手足出现疱疹,故对疱疹性咽峡炎患者要密切动态观察有否手足疱疹出现。在本组病例观察中合并细菌感染及心肌酶谱异常病例较多,少部分伴有肝功能及脑电图异常。由此提醒,确诊疱疹性咽峡炎后要早期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以便及早判断并发症的发生。疱疹性咽峡炎属病毒感染,无特效药。轻度给于口服治疗,中重症静脉给药,主要以抗感染治疗。此病呈自限性,经治疗后一般预后好。因本病多见于婴幼儿,临床表现持续或反复高热,容易导致高热抽搐,故因监测体温,积极退热。饮食上患儿因为咽部疼痛,吞咽困难,故应吃些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以及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注意口腔卫生,用温盐水漱口。由于小儿呼吸道屏障功能不全,呼吸道黏膜娇嫩,呼吸道免疫力较弱,故易发生疱疹性咽峡炎。该病感染性强,传播快,夏秋季发病率高,多见于1~7岁儿童,故在托幼机构中流行较多,为阻止流行的发展,预防很重要。流行期间已感患儿应隔离1~2周,尽量减少外出,并对接触者进行检疫。该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由于天气比较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空气中的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小儿呼吸道引发此病。故室内应多通风,勤洗手,勤消毒,切断感染途径,同时补充营养,适量摄入维生素C,提高免疫力。
参 考 文 献
[1] 薛辛东,杜立中.儿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9.
[2]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等.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8(15):804.
[3] 徐素文.儿科柯萨奇病毒感染多脏器受累3例报告.临床儿科杂志,2001,19(2):128., http://www.100md.com(廉敬爱)
【关键词】疱疹;柯萨奇A组病毒;发热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系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节。临床以急起高热、咽痛、咽部疱疹、溃疡,流涎、厌食等为表现[1]常发生在1~7岁儿童。部分病例可并发心肌炎,肝脏损害,病毒性脑炎,其16型可引起手足口病。近几年其发病率明显上升。现将我科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2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1~3岁72例,4~7岁39例,8~12岁9例。一年四季散在发病,夏季发病81例,秋季29例,春冬10例。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发热,持续高热(体温在39℃以上)69例,中等热度(体温38.0℃~38.9℃)38例,低度热(体温37.5℃~38.0℃)13例。咽痛者110例,伴头痛12例,腹痛8例,心慌25例,呕吐11例,牙龈出血15例,咳嗽28例,发病24 h内出现手足疱疹者5例。入院时查体所有病例咽部充血明显,咽峡部有散在灰白色疱疹者45例直径约2~4 mm,周围有红晕,数目多少不等。浅溃疡者75例,表面覆有白色假膜,周围黏膜呈鲜红色充血。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局部淋巴结无肿大。
1.3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正常及减少51例,以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白细胞增高69例。CRP增高63例,正常范围57例。柯萨奇病毒抗体阳性2例,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轻度异常8例。心肌酶谱异常75例:CK、CK-MB、LDH轻中度增高,cTnT增高2例,心电图异常4例,表现为ST-T改变。脑电图异常1例,表现为弥漫性慢波病灶,脑38.5脊液压力及细胞数轻度异常1例。
1.4 治疗与转归 治疗上以抗感染为主。本组病例除13例低热、咽痛、全身症状不明显者给予口服黄栀花口服液及雾化吸入利巴韦林外,其余107例均给予静脉输液,利巴韦林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持续3~5 d,继发细菌感染着加用青霉素20万u/(kg·d),或头孢噻腭钠50~100 mg/(kg·d)静脉滴注抗感染,并给予维生素C治疗,同时均给予口腔氦氖理疗辅助治疗。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异常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果糖100 mg/(kg·d)改善心肌治疗,疗程10~14 d。1例脑炎者给予25%甘露醇降颅压,以及营养脑细胞治疗。T>38.5℃者给予布洛芬(按说明)退热治疗,24 h内不超过4次。5例住院24 h内发现手足有疱疹者转手足口病房。余病例出院时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血象及心肌酶均正常,疱疹消退,均治愈出院。
, 百拇医药
2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B组1-5型也可致病但较少见[2]。有学者报道儿童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可引起脑炎、心肌炎或肝脏损害等多脏器受累[3]。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根据症状和特征性口腔损害作出诊断。临床特征为急起高热,伴有咽痛、头痛、厌食,起病2 d内口腔黏膜(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出现数个至十数个2~4 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 d后破溃形成小溃疡。但由于其初期发病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口腔无疱疹,缺乏有助于诊断的依据,故常不易早期诊断,因此在发病流行季节,对骤起高热,而无其他异常表现时,应考虑到本病。要注意高热伴口腔疱疹,并且疱疹累积到齿龈及颊黏膜时需与疱疹性口腔炎鉴别。近几年来此病有逐年上升趋势。部分病例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手足出现疱疹,故对疱疹性咽峡炎患者要密切动态观察有否手足疱疹出现。在本组病例观察中合并细菌感染及心肌酶谱异常病例较多,少部分伴有肝功能及脑电图异常。由此提醒,确诊疱疹性咽峡炎后要早期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以便及早判断并发症的发生。疱疹性咽峡炎属病毒感染,无特效药。轻度给于口服治疗,中重症静脉给药,主要以抗感染治疗。此病呈自限性,经治疗后一般预后好。因本病多见于婴幼儿,临床表现持续或反复高热,容易导致高热抽搐,故因监测体温,积极退热。饮食上患儿因为咽部疼痛,吞咽困难,故应吃些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以及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注意口腔卫生,用温盐水漱口。由于小儿呼吸道屏障功能不全,呼吸道黏膜娇嫩,呼吸道免疫力较弱,故易发生疱疹性咽峡炎。该病感染性强,传播快,夏秋季发病率高,多见于1~7岁儿童,故在托幼机构中流行较多,为阻止流行的发展,预防很重要。流行期间已感患儿应隔离1~2周,尽量减少外出,并对接触者进行检疫。该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由于天气比较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空气中的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小儿呼吸道引发此病。故室内应多通风,勤洗手,勤消毒,切断感染途径,同时补充营养,适量摄入维生素C,提高免疫力。
参 考 文 献
[1] 薛辛东,杜立中.儿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9.
[2]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等.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8(15):804.
[3] 徐素文.儿科柯萨奇病毒感染多脏器受累3例报告.临床儿科杂志,2001,19(2):128., http://www.100md.com(廉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