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8年第23期
编号:654702
针刀和毫针治疗肩胛提肌损伤张力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24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3期
肩胛骨,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赵子俊 董福慧

    肩胛提肌损伤是在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多发的颈肩部慢性疼痛疾病, 患者常以颈肩部固定位置疼痛, 疑似“肩周炎”或“颈椎病”就诊而被忽略, 大多有长期伏案史, 颈肩部肌肉劳损史。临床常采用针灸、理疗或按摩疗法治疗, 治疗效果不佳。肩胛提肌位于斜方肌深面起自上4个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于肩胛骨脊柱缘内侧角的上部, 损伤后上颈部有明显压痛, 止点处有“肌束样”条索状硬结且损伤部位软组织张力明显增高, 并伴有颈、肩、背部疼痛、酸胀症状及因疼痛引起的上肢活动受限。疼痛病因、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近些年来, 对疼痛研究从生物、心理及社会等各个方面观察研究很多, 但是从生物力学角度对疼痛研究的凤毛麟角, 张力性疼痛是生物力学中一项指标, 在软组织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针刀治疗中认为动态平衡失调是软组织损伤第一位的病理机制, 主要通过软组解除损伤点粘连、同时局部切割、减压减张来缓解疼痛。作者选择近年来采用针刀及毫针治疗肩押提肌损伤张力性疼痛患者各50例, 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取得了较满意短期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北京怀柔区中医医院门诊就诊的100例肩胛提肌损伤张力性疼痛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男41例, 女59例;病程最短2个月, 最长18个月;患病部位左侧为39例, 右侧为61例。右侧多见, 考虑与习惯用右手有关, 双侧患者少见。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刀组与毫针组, 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s)

    注:与针刀组比较, aP>0.05

    左侧 右侧针刀组 50 22 28 45.58±7.91 8.78±6.31 23 27毫针组 50 19a 31 47.62±8.36a 8.57±5.49a 16a 34组别 例数 性别 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月) 患病部位男女

    1. 2 临床表现 ①患侧上颈部或颈部疼痛及肩胛骨内侧缘上部疼痛, 少部分肩背部有沉重感, 颈肩、上肢功能活动障碍,长时间低头劳累或着凉后症状加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31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