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8年第34期
编号:653530
王文友从湿论治“便秘”经验浅析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9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4期
王老,麦冬,1辨证特色,2用药特色与经验方剂,3养生调摄,4附病例报告
     胡昕

    便秘作为临床常见症状,在很多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并对疾病的进展有所影响,如慢性便秘在结直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生中可能有重要相关性[1];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时,便秘引起用力排便可能导致死亡[2]。随着社会发展,便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今社会中,湿热型便秘更为多见。王文友主任医师从医60余年,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及北京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的指导老师,擅长诊治脾胃、肝胆疾病。对于便秘病,王老主张多以“湿”论治,见解独到,疗效显著。作者有幸师从王老,现将治疗湿热型便秘的经验总结如下。

    1 辨证特色

    1. 1 以“湿”论证 便秘的临床表现可见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3]。中医学将本病归于“便秘”范畴,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在《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中,辨证分型为肠道实热证、肠道气滞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津亏血少证[4]。中医对便秘的辨证治疗并不单纯基于症状本身,而是注重从整体上考虑各脏腑的阴阳气血平衡,从根本上分清寒、热、虚、实,以便对证对因治疗。但是目前也面临证型纷乱,名目繁多,无统一标准的问题。

    王老认为,脾升胃降是运化功能正常的重要保障,胃喜燥恶湿 ,而“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 ,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素问·经脉别论》)又强调了肺、脾、肾及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是运化功能的重要组成。《内经》中称便秘为“后不利”、“大便难”,指出病机与脾胃受寒、肠中有热等有关;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分“阳结”、“阴结”、“脾约”等阐述便秘;《丹溪心法·燥结》中则认为便秘是由于血少,或者肠胃受风,肠腔失润,燥屎秘结所致;唐宗海在《血证论》指出:“肺移热于大肠则便结,肺津不润则便结,肺气不降则便结”;《诸病源候论·大便病诸候》云“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又云,邪在肾,亦令大便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