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位试验联合手法复位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1)
【摘要】 目的 观察变位试验联合手法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诊治效果。方法 选取50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先行变位试验确定受累半规管, 随后采用不同手法复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0例患者均能通过变位试验确定受累半规管。治疗1周后, 痊愈患者49例(98.0%), 有效患者1例(2.0%), 无效患者0例, 总有效率为100.0%。所有患者在变位诱发试验及手法复位过程中均无并发症。结论 变位试验可准确判断受累半规管, 是最简便、准确的诊断方法;手法复位操作安全、有效, 为BPPV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尤其在基层医院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变位试验;手法复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6.041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50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1例, 女39例;年龄18~80岁, 平均年龄49.56岁;发病时间自数小时至10 d不等, 均为起床、头部位置改变时诱发。50例患者均为单半规管受累, 其中后半规管受累45例, 左后半规管21例、右后半规管24例;水平半规管受累4例, 左水平半规管2例、右水平半规管2例;前半规管受累1例(左前半规管受累);主观性BBPV 1例(左后半规管受累)。50例患者中半规管结石47例;嵴帽结石3例, 其中左后半规管嵴帽结石2例、右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1例。排除既往有严重颈椎病史患者。
1. 2 诊断标准 均要求符合201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制定的BPPV诊断标准[1]:①临床上出现头位改变而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②Dix-Hallpike诱发试验或平卧侧头试验时出现眩晕发作, 并伴随特征性眼震:③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发作, 如梅尼埃氏病、前庭神经炎、前庭阵发症、偏头痛、后循环卒中、体位性低血压等。
1. 3 方法
1. 3. 1 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 详细体格检查, 必要时行颅脑核磁行鉴别诊断。所有患者均行Dix-Hallpike诱发试验或平卧侧头试验, 记录眩晕发作的潜伏期及持续时间, 眼震方向。一次未诱发出眼震者, 可行2次或多次诱发试验。根据BPPV诊断标准, 确定BPPV侧别和部位, 如右侧Dix-Hallpike诱发试验第一头位出现逆时针旋转型眼震考虑右后半规管BPPV, 顺时针旋转型眼震则考虑左前半规管BPPV;前后半规管嵴帽结石与管结石眼震方向相同。如滚转试验出现水平向地型眼震为管结石, 眼震明显者为病变侧, 出现离地型眼震为半规管嵴帽结石, 眼震弱的一侧为病变侧。具体诱发试验:①前后半规管检查方法:Dix-Hallpike诱发试验, 患者坐于检查床上, 目视前方。检查者站于患者后方或侧方, 双手扶其头部按以下顺序完成试验, 坐位→向一侧转头45°并迅速至仰卧悬头位(第一头位)→迅速回坐位(第二头位), 再以同法检查对侧。第一、二头位分别观察诱发眼震情况(由于眩晕和眼震的出现可有潜伏期, 故该体位应保持10~30 s左右, 待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后再快速回到坐位), 并记录至诱发眼震结束。左/右悬头位时保持头与失状面呈45°, 并低于床面20~30°, 该头位能使向下耳的后半规管与地面垂直且抬升壶腹的相对位置, 使靠近后半规管壶腹的管石最大限度下沉带动内淋巴液产生离壶腹流动(强刺激), 而回到坐位时管石右回到近壶腹处产生壶腹的内淋巴液流动(弱刺激);同理若对侧(上耳方)前半规管存在管石该头位可产生相同方向的管石运动与后半规管管石相反的眼震效应。②水平半规管检查方法—滚转试验, 又称仰卧侧头试验, 其顺序为仰卧位→快速向一侧转头近90°(第一头位)→仰卧位→快速向对侧转头近90°(第二头位)→仰卧位。休息2 min后, 再以相反的转头次序重复上述试验。由于本试验佩戴Frenzel更利于细小眼震的观察, 有利于提高诊断阳性率。
1. 3. 2 治疗方法 手法复位:①改良Epley操作步骤:a.患者端坐于治疗台上, 头向患侧转45°并保持此位置, 然后嘱患者快速向后仰卧, 使患耳垂直向下, 头颈部后仰与床位水平线呈20°, 保持此位30 s, 观察眩晕及眼震直到消失;b.保持头颈部后仰与床位水平线呈20°, 将头转向对侧90°并保持此位30 s; c.头颈与躯干同时向健侧翻转90°, 并使面部朝下与地面成45°(此时相当于头部转向健侧135°), 保持此位30 s;d.將患者缓慢扶起, 下颌微屈并保持头转向健侧耳。此法是后半规管BPPV的经典治疗方法, 也可治疗前半规管BPPV, 只需操作患耳的对侧耳。②Barbecue翻滚法非常适用于眼震向地型水平半规管BPPV, 操作是由向健侧翻滚开始, 保持每一位置30~60 s, 疗效理想。具体步骤:a.患者仰卧位, 头向后仰伸0~20°;b.全身向健侧翻转90°;c.头及全身继续翻转90°呈俯卧位, 颈部俯曲0~20°;d.再向健侧翻转90°。弱为离地型眼震, 应将离地型眼震转为向地型水平, 半规管BPPV方能复位成功。采用Gufoni法:患者坐于床边, 迅速倒向患侧, 患耳朝下, 保持约1 min, 然后头快速向上转45°, 约维持2 min, 回复到坐位。行滚转试验检查, 如眼震由离地性转为向地性, 再采用Barbecue翻滚法复位。③前半规管BPPV采用深悬头位法, 例如:左前半规管BPPV, 即Epley操作只需在右侧进行。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参照201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制定的BPPV诊断标准[1], 治疗后1周评估短期疗效。痊愈:眩晕和眼震完全消失;有效:眩晕和眼震有所缓解;无效:症状完全无缓解, 或加剧、转为其他类型BPPV。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百拇医药(李兆月)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变位试验;手法复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6.041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50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1例, 女39例;年龄18~80岁, 平均年龄49.56岁;发病时间自数小时至10 d不等, 均为起床、头部位置改变时诱发。50例患者均为单半规管受累, 其中后半规管受累45例, 左后半规管21例、右后半规管24例;水平半规管受累4例, 左水平半规管2例、右水平半规管2例;前半规管受累1例(左前半规管受累);主观性BBPV 1例(左后半规管受累)。50例患者中半规管结石47例;嵴帽结石3例, 其中左后半规管嵴帽结石2例、右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1例。排除既往有严重颈椎病史患者。
1. 2 诊断标准 均要求符合201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制定的BPPV诊断标准[1]:①临床上出现头位改变而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②Dix-Hallpike诱发试验或平卧侧头试验时出现眩晕发作, 并伴随特征性眼震:③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发作, 如梅尼埃氏病、前庭神经炎、前庭阵发症、偏头痛、后循环卒中、体位性低血压等。
1. 3 方法
1. 3. 1 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 详细体格检查, 必要时行颅脑核磁行鉴别诊断。所有患者均行Dix-Hallpike诱发试验或平卧侧头试验, 记录眩晕发作的潜伏期及持续时间, 眼震方向。一次未诱发出眼震者, 可行2次或多次诱发试验。根据BPPV诊断标准, 确定BPPV侧别和部位, 如右侧Dix-Hallpike诱发试验第一头位出现逆时针旋转型眼震考虑右后半规管BPPV, 顺时针旋转型眼震则考虑左前半规管BPPV;前后半规管嵴帽结石与管结石眼震方向相同。如滚转试验出现水平向地型眼震为管结石, 眼震明显者为病变侧, 出现离地型眼震为半规管嵴帽结石, 眼震弱的一侧为病变侧。具体诱发试验:①前后半规管检查方法:Dix-Hallpike诱发试验, 患者坐于检查床上, 目视前方。检查者站于患者后方或侧方, 双手扶其头部按以下顺序完成试验, 坐位→向一侧转头45°并迅速至仰卧悬头位(第一头位)→迅速回坐位(第二头位), 再以同法检查对侧。第一、二头位分别观察诱发眼震情况(由于眩晕和眼震的出现可有潜伏期, 故该体位应保持10~30 s左右, 待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后再快速回到坐位), 并记录至诱发眼震结束。左/右悬头位时保持头与失状面呈45°, 并低于床面20~30°, 该头位能使向下耳的后半规管与地面垂直且抬升壶腹的相对位置, 使靠近后半规管壶腹的管石最大限度下沉带动内淋巴液产生离壶腹流动(强刺激), 而回到坐位时管石右回到近壶腹处产生壶腹的内淋巴液流动(弱刺激);同理若对侧(上耳方)前半规管存在管石该头位可产生相同方向的管石运动与后半规管管石相反的眼震效应。②水平半规管检查方法—滚转试验, 又称仰卧侧头试验, 其顺序为仰卧位→快速向一侧转头近90°(第一头位)→仰卧位→快速向对侧转头近90°(第二头位)→仰卧位。休息2 min后, 再以相反的转头次序重复上述试验。由于本试验佩戴Frenzel更利于细小眼震的观察, 有利于提高诊断阳性率。
1. 3. 2 治疗方法 手法复位:①改良Epley操作步骤:a.患者端坐于治疗台上, 头向患侧转45°并保持此位置, 然后嘱患者快速向后仰卧, 使患耳垂直向下, 头颈部后仰与床位水平线呈20°, 保持此位30 s, 观察眩晕及眼震直到消失;b.保持头颈部后仰与床位水平线呈20°, 将头转向对侧90°并保持此位30 s; c.头颈与躯干同时向健侧翻转90°, 并使面部朝下与地面成45°(此时相当于头部转向健侧135°), 保持此位30 s;d.將患者缓慢扶起, 下颌微屈并保持头转向健侧耳。此法是后半规管BPPV的经典治疗方法, 也可治疗前半规管BPPV, 只需操作患耳的对侧耳。②Barbecue翻滚法非常适用于眼震向地型水平半规管BPPV, 操作是由向健侧翻滚开始, 保持每一位置30~60 s, 疗效理想。具体步骤:a.患者仰卧位, 头向后仰伸0~20°;b.全身向健侧翻转90°;c.头及全身继续翻转90°呈俯卧位, 颈部俯曲0~20°;d.再向健侧翻转90°。弱为离地型眼震, 应将离地型眼震转为向地型水平, 半规管BPPV方能复位成功。采用Gufoni法:患者坐于床边, 迅速倒向患侧, 患耳朝下, 保持约1 min, 然后头快速向上转45°, 约维持2 min, 回复到坐位。行滚转试验检查, 如眼震由离地性转为向地性, 再采用Barbecue翻滚法复位。③前半规管BPPV采用深悬头位法, 例如:左前半规管BPPV, 即Epley操作只需在右侧进行。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参照201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制定的BPPV诊断标准[1], 治疗后1周评估短期疗效。痊愈:眩晕和眼震完全消失;有效:眩晕和眼震有所缓解;无效:症状完全无缓解, 或加剧、转为其他类型BPPV。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百拇医药(李兆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