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临床变化(2)
大量输血能够对患者起到有效救治的同时, 也存在着不可小视的弊端, 首先, 大量输血所用血液及血浆均来自于外界供体, 即社会公益鲜血者所献血液、血浆, 在对血液、血浆实施保存的过程中, 会在血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保护剂, 防止血液凝固, 多以抗凝剂、细胞新陈代谢所需养分为主, 通过对采集血液的检测, 给予所献血液一定计量的枸橼酸盐、葡萄糖、磷酸盐和腺嘌呤等, 并在较为固定的温度中对所献血液实施保存[5, 6]。一般2~6℃的环境下, 全血和红细胞的保存期限为
35 d;血小板需保存于特制袋内, 在20~24℃下实施不间断振荡, 保存期为5 d左右;新鲜冰冻血浆在-20℃下可保存1年, 因此, 需血患者在进行大量输血后, 极易对患者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等造成影响, 使输血患者出现严重的输血后并发症, 干扰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 降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程度[7, 8]。
大量输血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大量输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6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