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学作用机制研究
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刘慧琪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神经内科多发病症,由颅内血管病变诱导的短暂性脑功能障碍所致,有较高的复发风险,故致残和致死率均较高,大部分患者合并程度不等的神经功能缺损后遗症,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研究显示[1],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观察病灶中心周边,形成有缺血半暗带,此区域在性能上可促进侧支循环形成,有大量存活状态的神经元分布,经对脑代谢进行有效改善,可逆转脑部损伤状态,并促使部分神经元功能恢复,对可逆的神经元展开有效的救治工作,是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点。丁苯酞是提取自芹菜籽中的左旋芹菜甲素,可改善缺血半暗带血供,促使侧支循环形成。本研究选取100 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 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9 年6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100 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在1995 年修订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观察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42~73 岁,平均年龄(55.42±4.45)岁;发病24 h 内收治入院,平均病程(13.79±2.15)h;小脑梗死5 例,丘脑梗死24 例,脑叶梗死21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44~72 岁,平均年龄(55.71±4.34)岁;发病24 h 内收治入院,平均病程(13.46±2.19)h;小脑梗死4 例,丘脑梗死22 例,脑叶梗死2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