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剖宫产前后凝血四项检验对预测产后出血的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 探究孕妇剖宫产前后凝血四项检验对预测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7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根据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分为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n=55)与对照组(未发生产后出血,n=105),两组剖宫产前后均行凝血四项检验,比较两组凝血四项指标,同时对比观察组不同出血量凝血四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前后凝血四项指标中有三项指标(PT、APTT、TT)明显高于对照组,FI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剖宫产前后凝血四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大量出血组PT、APTT、TT明显高于少量出血组,而FIB则低于少量出血组(P<0.05)。结论 凝血四项检验对于预测产后出血具有重要价值,建议在剖宫产前后加强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凝血四项;产后出血;临床价值
文章编号:1673—8640(2018)—0036—01 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志码:B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产科剖宫产率的持续攀升,产后出血率也随之升高,对产妇分娩安全与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其危害性不容忽视。凝血功能障碍是造成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凝血四项指标作为能够反映机体凝血功能的常用指标,可以帮助临床医师了解产妇体内凝血功能状况,从而为分娩方式的选择与产后出血预测提供重要依据。由此可见,凝血四项检验对于指导临床及时采取预防性处理措施,降低产妇死亡率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16年6月—2018年7月在我院產科分娩的1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探究凝血四项检验的临床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病例采集时间为2016年6月—2018年7月,抽选160例分娩孕妇为观察对象,均行剖宫产分娩,无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或血液疾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将160例孕妇分为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与对照组(未发生产后出血),观察组有55例孕妇,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28.70±3.42)岁,对照组有105例孕妇,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9.81±3.67)岁,两组孕妇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两组孕妇均在剖宫产前后进行凝血四项检验,采血时间分别为剖宫产前72h与剖宫产后72h,经肘静脉采血1.8mL,将采集的血液样本置于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中,与枸橼酸钠(浓度为109mmol/L)按照9:1的比例充分混合,15min离心处理后获取血浆放在-20℃冰箱内待检,采用沃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ACL TOP700型全自动分析仪与配套试剂测定凝血四项指标,检测过程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
三、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剖宫产前后凝血四项检验指标,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同时对比观察组不同产后出血量患者的凝血四项检验指标。
四、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凝血四项检验指标采用x±s表示,以t检验,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观察组与对照组凝血四项指标对比
观察组剖宫产前凝血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FIB则明显下降(P<0.05),两组产后凝血四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
二、观察组不同产后出血量凝血四项指标对比
出血量不同时凝血四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大量出血组PT、APTT、TT明显高于少量出血组,但FIB明显低于少量出血组(P<0.05)。
讨论
研究报道显示女性进入妊娠期后,机体纤溶系统时刻发生变化,妊娠晚期凝血机制处于高凝状态,从而有利于产后及时止血,但是高凝状态也会诱发一些疾病。进行凝血四项检验是保障孕妇顺利分娩、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在剖宫产孕妇中的临床意义更加显著。凝血四项是反映机体凝血功能的常用指标之一,通过分析凝血四项指标可以了解孕妇凝血功能状态,PT、APTT、TT、FIB四项指标的意义不谈,FIB是凝血四项中的重要指标,属于糖蛋白,是人体自动止血的核心因素,其中APTT缩短则有血栓风险,APTT延长则反映FIB缺乏。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的指标,PT缩短则提示有弥散性血管凝血综合征倾向。TT可以全面反映FIB含量,进行TT检查能够判断FIB是否符合要求。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发生产后出血的观察组凝血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且产后PT、APTT与产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TT变化不明显(P>0.05),FIB则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剖宫产前后凝血四项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提示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凝血程度低于正常水平,处于低凝状态,对产后出血不利。出血量不同产妇的凝血四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表明产后出血量多少与PT、APTT、TT呈正相关,与FIB呈负相关。
总之,通过剖宫产前后进行凝血四项检验,积极采取预防与处理措施是防止发生产后出血,保障产妇分娩安全的重要途径。, http://www.100md.com(万琴 张晓红 钱晨)
关键词:剖宫产;凝血四项;产后出血;临床价值
文章编号:1673—8640(2018)—0036—01 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志码:B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产科剖宫产率的持续攀升,产后出血率也随之升高,对产妇分娩安全与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其危害性不容忽视。凝血功能障碍是造成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凝血四项指标作为能够反映机体凝血功能的常用指标,可以帮助临床医师了解产妇体内凝血功能状况,从而为分娩方式的选择与产后出血预测提供重要依据。由此可见,凝血四项检验对于指导临床及时采取预防性处理措施,降低产妇死亡率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16年6月—2018年7月在我院產科分娩的1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探究凝血四项检验的临床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病例采集时间为2016年6月—2018年7月,抽选160例分娩孕妇为观察对象,均行剖宫产分娩,无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或血液疾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将160例孕妇分为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与对照组(未发生产后出血),观察组有55例孕妇,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28.70±3.42)岁,对照组有105例孕妇,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9.81±3.67)岁,两组孕妇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两组孕妇均在剖宫产前后进行凝血四项检验,采血时间分别为剖宫产前72h与剖宫产后72h,经肘静脉采血1.8mL,将采集的血液样本置于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中,与枸橼酸钠(浓度为109mmol/L)按照9:1的比例充分混合,15min离心处理后获取血浆放在-20℃冰箱内待检,采用沃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ACL TOP700型全自动分析仪与配套试剂测定凝血四项指标,检测过程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
三、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剖宫产前后凝血四项检验指标,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同时对比观察组不同产后出血量患者的凝血四项检验指标。
四、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凝血四项检验指标采用x±s表示,以t检验,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观察组与对照组凝血四项指标对比
观察组剖宫产前凝血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二、观察组不同产后出血量凝血四项指标对比
出血量不同时凝血四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大量出血组PT、APTT、TT明显高于少量出血组,但FIB明显低于少量出血组(P<0.05)。
讨论
研究报道显示女性进入妊娠期后,机体纤溶系统时刻发生变化,妊娠晚期凝血机制处于高凝状态,从而有利于产后及时止血,但是高凝状态也会诱发一些疾病。进行凝血四项检验是保障孕妇顺利分娩、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在剖宫产孕妇中的临床意义更加显著。凝血四项是反映机体凝血功能的常用指标之一,通过分析凝血四项指标可以了解孕妇凝血功能状态,PT、APTT、TT、FIB四项指标的意义不谈,FIB是凝血四项中的重要指标,属于糖蛋白,是人体自动止血的核心因素,其中APTT缩短则有血栓风险,APTT延长则反映FIB缺乏。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的指标,PT缩短则提示有弥散性血管凝血综合征倾向。TT可以全面反映FIB含量,进行TT检查能够判断FIB是否符合要求。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发生产后出血的观察组凝血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且产后PT、APTT与产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TT变化不明显(P>0.05),FIB则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剖宫产前后凝血四项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提示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凝血程度低于正常水平,处于低凝状态,对产后出血不利。出血量不同产妇的凝血四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表明产后出血量多少与PT、APTT、TT呈正相关,与FIB呈负相关。
总之,通过剖宫产前后进行凝血四项检验,积极采取预防与处理措施是防止发生产后出血,保障产妇分娩安全的重要途径。, http://www.100md.com(万琴 张晓红 钱晨)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分娩期并发症 > 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