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1期 > 正文
编号:11977367
肺癌及肺转移癌的X刀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日 高彩霞
第1页

    参见附件(687KB,1页)。

     肺脏属于放射敏感器官,同时由于肺脏属于体内活动度较大的器官之一,针对较小的周围型肺癌和肺转移癌,放射治疗的难度加大、治疗要求较高。本文是对我院近2年中的9例肺癌和肺转移癌的X刀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病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17岁,平均58.7岁;肺癌4例,肺转移癌5例(乳腺癌1例、直肠癌1例、骨肉瘤1例、肝癌1例、膀胱癌1例),病灶大小1 cm×2 cm~4 cm×5 cm。

    2 方法

    2.1 膜定位过程 9例患者均经过胸部的热塑膜固定、成型,之后确定体表定位标记。

    2.2 CTsim定位下的扫描过程 患者在膜固定状态下进行CT扫描。患者的扫描体位和治疗体位保持一致,保持平静呼吸状态下开始扫描,扫描层厚3 mm,选择肺窗作为计划用图像,将上述定位扫描图像传至TPS计划系统。

    2.3 TPS计划过程 确认CT定位图像的最佳窗宽、窗位,以便清晰显示体表、靶区,之后逐层勾画体表、靶区和敏感器官(靶区的勾画要充分考虑到肺脏不同部位的活动度和摆位时的误差),最后完成体表、靶区的三维重建,从不同角度观察靶区的大小及和周围敏感器官的关系。靶区的治疗为等中心共面照射方式,设计入射角度一般为3~6个,选择限光筒大小为35~60 mm;进行靶区的治疗计划的优化,使得靶区PTV受到90%的剂量线覆盖,同时周围正常组织受照的剂量最小,尽量保护健侧肺脏。

    2.4 治疗过程 给与6MVX射线进行治疗,单次量5~8 Gy,隔日照射,3次/周,共计照射6~11次,照射总量48~55 Gy。首次治疗有医师、物理师、技师同时在场。

    2.5 治疗结果 9例患者全部在2~3周内顺利完成治疗。1例乳腺癌肺转移患者治疗后出现轻微咳嗽反应,但不影响日常生活;9例患者均无明显的骨髓抑制。治疗结束后2个月进行CT复查,结果显示,病灶完全消失3例(3/9),5例患者病灶部分缓解(5/9),1例患者(膀胱癌肺转移)病灶无变化,总有效率90%。

    3 讨论

    以往针对早期肺癌及肺转移癌的首选治疗是外科手术治疗,如果失去手术机会或患者拒绝外科治疗,则只有化疗或保守治疗;虽然外科手术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为50%~70%,但是对患者要求条件苛刻且手术创伤大,而化疗的有效率只有30%,全身毒副作用大,患者耐受性差,最后的结果是不得不停止化疗。现代放疗的发展为早期肺癌和肺转移癌提供了又一种治疗选择,创伤小且有效率高,患者获得高生活质量的同时生命得到有效延长。

    结合了卓越的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现代精确放疗为早期肺癌和肺转移癌的治疗提供了根本保证。过去采用的常规分割照射,照射靶区的剂量只能达到60~70 Gy,而要达到90%的30个月肿瘤无局部进展生存率的剂量(BED)为100 Gy以上[1],这样只有通过增加照射次数来增加照射总量,而通过延长总治疗时间来提高总剂量不利于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提高。因此只有高剂量、大分割放射治疗才能做到这一点。本文中的放射治疗是以加速器的X线作为辐射源,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病灶大小在5 cm以下且距离脊髓、食管有一定距离,采用共面或非共面等中心照射,入射野为3~6个,剂量分布以相对均匀的高剂量区覆盖PTV为特点,剂量计算以90%的剂量线为参考;剂量分割为5~8 Gy/次,6~11次,隔日治疗,2~3周结束治疗,局部控制有效率90%,患者无严重毒副作用,耐受性好。尤其是一例肺癌患者经X刀治疗后,其肺部病灶完全消失,随访2年,肺部病灶无再发,无任何不适,证实早期肺癌和肺转移癌的X刀治疗安全、可靠、有效率高。

    目前大量报道集中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和肺转移癌的立体定向放疗(SRT)中,它所采用的拉弧照射,不仅使靶区的高剂量照射(10~12 Gy/次,48~50 Gy分4~5次完成)得以实现而且使得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在安全范围中,病灶局部控制有效率在90%左右,且病灶越小局部控制率越高,于金明等[2]SRT肺转移瘤病灶<3 cm者有效率88%,明显高于病灶≥3 cm者,本文中的治疗状况也如此;虽然本文所采用的是等中心多角度照射,单次剂量较之立体定向剂量低,相对治疗次数多,但取得了同样的局部控制率,而且患者耐受性好,无不良反应,因此很值得推广,且远期疗效则需要积累更多的病例统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87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