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2期 > 正文
编号:11977105
肝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黄泽亮
第1页

    参见附件(1310KB,2页)。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性的慢性肝病,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的死亡病因之一,占内科总住院人数的4.3%~14.2%,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是主要的病因[8]。Wukovich等的研究表明[9],肝硬化患者血浆D 二聚体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故提示监测DD水平可作为判断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Violi等的研究认为[10],肝硬化患者存在低度DIC,郝菁华等[11]曾对5例肝硬化患者给予小剂量肝素短期治疗,治疗后血浆D 二聚体、FDP水平明显下降,进一步证实这些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DIC,而应用肝素可以纠正。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是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障碍合并DIC。本实验结果中原发性肝癌患者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标志物DD水平远远高于正常人,我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癌细胞可释放出腺苷二磷酸(ADP)[6],它是引起血小板聚集最重要的物质;同时,当癌侵犯血管后,造成内皮细胞损伤释放组织因子和内皮下的胶原裸露激活Ⅶ因子,启动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过程;大多数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化,肝功能下降,包括合成抗凝血酶、α 纤溶酶抑制物的能力,以及对纤溶酶类激活物的清除;恶性肿癌患者由于肿瘤坏死,单核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促凝固物质等。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一方面使机体内局部血栓(如肝门静脉血管内微血栓和癌栓)形成的机会提高,另一方面导致纤溶酶活性相对增强,致使血中D dimer浓度异常升高,并随着病情的加重而持续增加。此外,恶性肿瘤细胞具有高水平的纤维蛋白溶酶激酶的特征,此酶可诱发局部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浆D 二聚体水平增高[12]。肝硬化患者若血浆DD持续显著升高,而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时,应考虑并发肝细胞癌的可能[13]。

    本组实验结果表明:重症肝炎、肝硬化、矸癌组血浆DD水平升高表现得最为显著,且上述三种肝病较急性肝炎、慢肝炎的DD水平差异有显著性,因此,DD测定可作为辅助诊断肝功能受损的指标。就本组资料而言,肝硬化组和肝癌组血浆DD水平明显升高,但两者之间的DD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因此,此项检验对肝硬化与肝癌的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清D 二聚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表明各类肝病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现象,肝病患者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和可能伴有隐匿型DIC。因此,动态观察血浆D 二聚体定量水平对肝病患者肝功能的评价、病情的预后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邓小燕,等.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 二聚体定量检测及临床研究.热带医学杂志,2004,4(4):453.

    [2] 吴晓莲.肝病患者D 二聚体水平观察.淅江临床医学杂志,2008,10(1):91.

    [3] Hu KQ,Yu AS,Tiyyagura L,et al.Hyperfibrinolytic activity in hospitalized cirrhotic patients in a referral liver unit.Am J Gast roenterol,2001,96(5):1586.

    [4] 王敏敏,卢忠,谢琦,等.血浆 D 二聚体测定临床意义.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515 1516.

    [5] 李勇.D 二聚体的临床应用.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7):1009.

    [6] 范秉琳,等.肝细胞癌患者D 二聚体和C 纤维蛋白原多肽的改变.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0):958.

    [7] Kruskal JB,Robson SC,Franks JJ,et al.Elevated fibrin related and fibrinogen related antigen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llepatology,1992,16(4):920.

    [8] 陈再英,钟南山,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1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