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2期 > 正文
编号:11977174
吸宫术应用于药物流产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付 娥
第1页

    参见附件(1438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吸宫术用于药流后超过6 h未能排除孕囊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药流后超过6 h未排除孕囊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吸宫术处理,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出血时间比对照组也明显缩短,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药流后超过6 h未排出孕囊的患者采用吸宫术能提高完全流产率,减少出血量和缩短出血时间,能够保证药流的安全性。

    【关键词】吸宫术;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早孕

    米非司酮是一种甾体类抗生育药物,与米索前列醇配伍终止妊娠,成功率可达90%以上[1]。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探索改进,对药物流产后>6 h仍未排出孕囊的患者给予负压吸宫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自愿在本院门诊要求采用药物流产终止早孕的健康妇女96例,年龄在18~40岁,平均24.7岁,停经35~70 d。无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无心血管、血液系统疾病。血常规及血凝三项在正常范围内,白带清洁度检查为Ⅰ~Ⅱ度。将服用米索前列醇>6 h仍未排出孕囊的患者中愿意接受吸宫术的48例作为观察组,不愿意接受吸宫术的4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服药前均经化验尿HCG(+),B超证实为宫内早孕。

    1.2 服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第一天早空腹或餐后2 h口服米非司酮50 mg(两片),间隔12 h后空腹口服25 mg(一片),第2天早口服25 mg(一片),晚口服50 mg(两片),2 d共服米非司酮150 mg,于第三天早晨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三片),服药后到医院观察。

    1.3 处理方法 ①观察组:常规消毒外阴,窥器暴露宫颈,再次消毒,根据子宫大小及位置用6号或7号吸管负压吸引宫腔内容物,注意宫底及宫角两侧。术后给予抗感染及对症处理;②对照组:只给予抗感染及对症处理。3 d随诊一次,1周复查B超1次,阴道流血量大于月经量或2~3次B超检查证实子宫内始终有残留物者给予清宫术。

    1.4 疗效判定 完全流产:孕囊完全排出,出血自然停止,恢复自然月经;不全流产:部分妊娠产物排出,B超证实有宫内残留,需行清宫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胎盘或绒毛组织。失败:继续妊娠者,2周后未见孕囊排出,妇科检查子宫较前增大,B超检查提示孕囊增大,尿HCG(+)。

    1.5 出血量估计方法 以一张卫生巾浸透约30 ml血及应用个数进行估计。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x±s表示,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

    2 结果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量及出血时间比较(例,ml)

    分组例数出血量(ml)出血时间(d)

    观察组4838.9±15.24.5±1.7

    对照组4878.3±14.59.5±2.1

    由表1可知,观察组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无一例因宫内残留再次清宫。对照组随访最长时间为3周,48例中有28例完全流产,19例B超显示不全流产,1例药物流产失败。

    3 讨论

    影响药流后>6 h孕囊未排出的原因很多,如宫缩因素、子宫曲度过大、疤痕子宫及其他因素[2]。米非司酮与孕酮的化学结构相似,与孕酮受体结合能力为孕酮3~5倍,可与孕激素竞争受体,阻断了孕酮与孕酮受体结合和孕激素活性的出现。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的衍化物,可以兴奋子宫肌,有抑制子宫颈胶原的合成、扩张和软化子宫颈的作用[1]。笔者对48例药物流产后>6 h孕囊未排出的患者采用吸宫术处理,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明显减少了出血量,缩短了出血时间。当天取药后,在行吸宫术时不需要扩张宫颈,降低了宫颈创伤的发生率,操作时间短,痛苦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3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