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2期 > 正文
编号:11977192
C-erbB-2和细胞角蛋白在Paget病及外阴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林宇静 王晓鸿 孔 梅 陆东庆
第1页

    参见附件(1323KB,2页)。

     C erbB 2主要用于诊断腺癌及判断肿瘤的预后。Paget病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又称为湿疹样癌,分乳房Paget病(mammary Paget disease,MPD)和乳房外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 disease,EPD)两型。免疫组化研究表明Paget细胞表达癌胚抗原(CEA)[1]、癌基因蛋白(c erbB 2)[1 3]和低分子细胞角蛋白(CK7)[4],而不表达高分子角蛋白(34beta E12)和黑色素瘤特异性抗体(HMB45)[1]。为了探讨C erbB 2和CK在Paget病和外阴癌发病中的相互关系,笔者对Paget病和外阴鳞癌等几种皮肤病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常规石蜡包埋标本30例,均为女性,年龄在35~78岁之间,平均(55±12)岁。其中MPD 12例、外阴Paget病5例、外阴鳞状细胞癌(SCC)8例,外阴慢性皮炎5例(作对照)。

    1.2 方法

    1.2.1 试剂来源 小鼠单克隆抗体广谱CK(AE1/AE3)和癌基因C erbB 2及S P(广谱)免疫组化试剂盒均购于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1.2.2 免疫组化方法[5] 高温修复(枸橼酸)抗原,操作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DAB显色。以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并用上皮膜抗原(EMA)、CEA和HMB45排除恶性黑色素瘤。

    1.2.3 结果判定 显色后阳性细胞为细胞膜或胞浆出现棕黄色为准,整个切片阳性细胞占高倍镜下(×400倍)细胞的5%以上为阳性表达。染色强度分4级:不着色( ),淡黄色(+),棕黄色(2+),棕褐色(3+)。

    1.2.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采用SAS 6.0软件进行分析,取α=0.05。

    2 结果

    2.1 C erbB 2与CK表达计数结果 C erbB 2和CK在Paget病、SCC和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见表1。C erbB 2染色结果经Fish’s精确概率检验,MP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1.616×10 4,而EPD、SCC与对照组之间由于样本例数的限制,尚不能认为它们之间有差别。CK染色经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 χ2=28.4716,P<0.0001,故可认为各组之间总的来说有差别,同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SCC与对照,MPD与SCC、EPD与SCC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表1

    C erbB 2和CK在Paget病和外阴鳞癌

    组织中的表达

    组别例C erbB 2(+)

    AE1/AE3

    ++++++

    AE1/AE3染色部位

    MPD1212a00012b细胞膜

    EPD500005b细胞膜

    SCC801160a细胞浆

    对照500005细胞浆

    注明:a表示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P<0.01,b表示MPD、EPD组分别与SCC组比较,P<0.01

    2.2 C erbB 2表达的组织学结果 C erbB 2主要定位于细胞膜,部分胞浆亦可见阳性表达。12例MPD中均伴有深层腺体的侵犯,所有Paget细胞及浸润到真皮内的肿瘤细胞不同程度地表达C erbB 2(1+ 2+)(图1),而所有EPD、鳞癌的瘤细胞及外阴皮炎组织均不表达C erbB 2。在部分标本中可见毛囊、汗腺、顶浆分泌腺上皮中少数C erbB 2阳性细胞。

    2.3 CK(AE1/AE3)表达的组织学结果 12例MPD(图2)和5例EPD(图3)均表达AE1/AE3,主要定位于基底层或其上方的Paget细胞膜上,染色强度为3+;8例SCC中有7例AE1/AE3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棘细胞层或颗粒层的癌细胞胞浆内,染色强度为1+~2+(图4)。癌细胞周围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大多数不表达AE1/AE3。 5例外阴皮炎颗粒层和棘层细胞均表达AE1/AE3,主要定位于增生的细胞浆内,染色强度为3+。

    图1 乳房Paget病Paget细胞表达C erbB 2(SP法×200)

    图2 乳房Paget病Paget细胞表达CK(AE1/AE3)(SP法×200)

    图3 乳房外Paget病Paget细胞表达CK(AE1/AE3)(SP法×200)

    图4 外阴鳞癌表皮增生细胞及癌巢细胞的胞浆表达CK(AE1/AE3)(SP法×100)

    3 讨论

    癌基因C erbB 2定位于17q21,是编码185Ku的跨膜膜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参与各种信号转导。当C erbB 2基因高水平表达时,C erbB 2蛋白则由正常膜受体变为膜蛋白。细胞外信号表达C erbB 2蛋白受体可激活多条信息

    DOI:10.3760/cma.j.issn 1673 8799.2010.02.98

    作者单位:519000广东省珠海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病理科

    

    转导通路,包括C ras,C src,C myc等癌基因蛋白的活化,促使细胞转化、最终癌变,其中C erb B2蛋白的激活起中心作用。目前C erbB 2主要用于诊断腺癌及判断肿瘤的预后。Meissner等[3]报告23例MPD C erbB 2全部阳性,而9例EPD 则全部阴性。国内报告[2]10例MPD中C erbB 2全部阳性,而77例EPD中C erbB 2的阳性率仅有37.6%,明显低于MPD,由此认为EPD的Paget细胞是来源于腺癌而不是表皮的KC。本文只在MPD中观察到瘤细胞表达C erbB 2,而在EPD、鳞癌的瘤细胞中均无表达,提示MPD、EPD及外阴癌突变基因的来源不同。

    CK家族是一组存在于上皮细胞中的中间丝蛋白,在正常表皮各部位、汗腺、毛囊、皮脂腺上皮中均有表达。新近发现CK是一类肿瘤标志物,在某些皮肤肿瘤中表达不同,Bowen病、蕈样肉芽肿、SCC、基底细胞癌的皮损处表皮基底层KC对高分子量的角蛋白AE1反应减弱或消失,但棘层和颗粒层KC可与AE1反应。SCC、Paget病、Bowen病的瘤细胞可与AE1反应[6]。Watanabe等[8]认为抗上皮性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在Paget细胞的鉴别诊断上较有意义,但并不能区分不同部位的EMPD。 近年来有作者认为CK7是Paget细胞特异性的敏感指标[4]。

    虽然Paget病是一种少见的上皮性肿瘤,需与湿疹、Bowen病、黑素瘤等疾病鉴别。C erbB 2结合CK有助于区分Paget病的发生部位及来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2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