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3期 > 正文
编号:11977024
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42例近期疗效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日 寇玉坤
第1页

    参见附件(2381KB,3页)。

     【摘要】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近期疗效。方法将42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随机分成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两组均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苦参碱、门冬氨酸钾镁、质子泵抑制剂、白蛋白、血浆等综合性治疗;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0.5 mg/次,口服 1次/d,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次,口服 1次/d,疗程均4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定量水平、肝纤维谱、HBeAg转阴率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定量水平、肝纤维谱、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肝功能、Child-Pugh评分、PTA、肝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HBV-DNA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明确,安全性好。

    【关键词】

    恩替卡韦;肝硬化失代偿;乙型肝炎病毒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的年发生率为3%[1],失代偿期肝硬化属晚期肝病,病死率高。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控制乙肝肝硬化的首要手段,可以阻止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发生[2]。现将我科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2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均为我科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患者。入选标准:①均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通过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诊断标准[3];②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18~56岁,肝硬化病史1年3月~11年;③所有病例均荧光PCR定量法HBV-DNA>104copies/ml,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体IgM阳性;肝功能反复异常、低蛋白血症,不同程度腹水、黄疸,肝性脑病1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④同意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抗病毒药物。排除标准:①Child-Pugh分级为C级、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癌;②合并其他严重的身心疾病;③6个月内接受免疫调节剂治疗、抗病毒治疗、使用过肾毒性药物及处于妊娠或哺乳期。按Child-Pugh分级:A级23例、B级17例。

    1.2治疗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两组均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苦参碱、门冬氨酸钾镁、质子泵抑制剂、白蛋白、血浆等综合性治疗;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博路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52237)0.5 mg/次,口服 1次/d,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贺维力,天津葛兰素史克公司,批号H20050651)10 mg/次口服 1次/d,疗程均48周。

    1.3观察方法分别在治疗前后查肝功能、电解质、PTA、肝纤维谱、乙肝六项、HBV-DNA定量、Child-Pugh评分、甲胎蛋白(AFP)及肝脏超声。肝功能、电解质、PTA、肝脏超声每月查1次;乙肝六项、AFP、HBV-DNA定量、肝纤维谱、CHE每3月查1次。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及其并发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及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PTA、HBV-DNA定量比较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动态变化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x±s)

    

    分组时间例数TBIL(μmol/L)★ALT(U/L)◆ALB(g/L)*

    治疗组治疗前2186.55±26.38342.13±125.4229.19±5.73

    治疗后2120.24±15.3752.17±24.4334.16±5.21

    对照组治疗前2186.64.±26.49350.02±126.6729.01±5.91

    治疗后2120.58±15.4151.19±25.0834.76±5.64

    注: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t=10.18、P<0.01,◆t=11.04、 P<0.01,*t=2.84、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9.80、P<0.01,◆t=10.93、P<0.01,*t=2.66、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t=0.30、P>0.05,◆t=0.14、 P>0.05,*t=0.24、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PTA、HBV-DNA定量比较(x±s)

    

    分组时间例数Child-Pugh评分★PTA(%)◆HBV-DNA(logcopies/ml)*

    治疗组治疗前219.60±1.4963.49±19.896.77±1.79

    治疗后217.31±1.5979.49±15.343.01±0.06

    对照组治疗前219.57±1.5063.48±19.666.79±1.78

    治疗后217.34±1.6179.89±1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81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