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感觉神经检测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运用
第1页 |
参见附件(1521KB,2页)。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严重慢性并发病之一,病变基础是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本文旨在应用定量感觉神经检测技术研究糖尿病感觉神经病变与糖尿病足的相关性。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05年2月至2009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入选者均符合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单纯糖尿病(DM)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65±14)岁[病程(7.9±4.2)年]。糖尿病足(DF)组70例,按wangner分级法[1], 1-3级为非肢端坏疸糖尿病足组(IVGDF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65±8)岁。4~5级为肢端坏疸糖尿病(GDF组)29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66±9岁。排除标准:严重心脑肾病变患者。三组之间在男女构成比和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研究方法所有入组对象均完善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肝功、肾功能,HbA比例,24 h尿蛋白定量,免扩瞳眼底检查(MKT),足背动脉动多普勒检查,定量感觉神经检查。足背动脉多普勒检查采用GE公司L ogig9机器,专人检测足背动脉血管内径(D),测双侧取平均值。定量感觉神经检测采用以色列生产的TSA-2001分析仪,测定足部冷觉、温觉、冷痛觉、热痛觉,在足底第一跖趾关节处检测振动觉。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2.1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DF组的病程显著长于DM组(P<0.01),DF组微血管病变、高血压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DM组(P<0.01),DF组TG,LDL水平及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厚度显著高于DM组(P<0.01)。而HBA%,CHOL水平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2DF组患侧与对侧足部振动觉、冷觉、温觉、冷痛觉、热痛觉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三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x±s)
组别例数病程(年)DN例(%)DR(%)高血压(例)HBA%
DM组607.5±2.120.3%11.4%18%8.4±0.5%
DFNGDF组4110.±1.2**52.8%**36.2%*58.3%8.2±0.4%▲
GDF组299.6±1.7**▲▲54.7%**△50.0%**△70.1%**△△7.9±0.6%▲▲▲
组别例数CHOL(mmo1/l)TG(mmo1/l)D(mm)LDL(mmo1/l)
DM组604.15±0.21.28±0.212.0±0.42.4±0.8
DFNGDF组414.02±0.19▲1.47±0.12*1.8±0.1*3.1±1.0*
GDF组294.34±0.18▲▲▲1.44±0.17*▲▲1.5±0.2*△3.2±0.9**▲▲
注:DN:糖尿病肾病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DM组比较*P<0.05,**P<0.01,▲P>0.05;与NGDF组比较△P<0.05,△△P<0.01,▲▲P>0.05
表2
DF组患例与对侧定量感觉比较
振动觉
冷觉
冷痛觉
温觉
热痛觉
温觉
患侧对侧患侧对侧患侧对侧患侧对侧患侧对侧患侧对侧
6.0±5.4△5.1±5.7
23.2±6.0△2.7±7.0
6.9±7.5△6.8±5.9
40.0±4.3△4.1±3.4
46.2±2.8△46.5±3.4
40.0±4.3△4.1±3.4
注:△P>0.05
2.3DF组与DM组比较,冷觉、温觉、热痛觉均有差异(P<0.05),尤其振动觉与冷痛觉差异的显著性(P<0.01),DF组内比较:GDF组与NGDF组比较振动觉、冷觉、温觉、冷痛觉、热痛觉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3
三组定量感觉神经检测指标分析
组别振动觉(H2)冷觉℃温觉℃冷痛觉℃热痛觉℃
DM组4.4±4.825.1±5.738.9±4.09.1±8.945.2±2.9
DF组 NGDF组6.2±5.3**
23.1±5.7*
40±0.8*
7.0±7.1**
46±2.5*
GDF组8.1±2.5**△△
22.7±6.2*▲▲
41±0.7*▲▲
6.9±7.2**▲▲
46±2.4*▲▲
注:与DM组比较*P<0.05,**P<0.01▲P>0.05。 与NGDF组比较△P<0.05△△P<0.01▲▲P>0.05
3讨论
下肢血管的病变和神经损伤,在糖尿病足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本研究显示,在年龄,男女性别比相匹配条件下,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DF的发病率高, 高血压病发生率也高。同时本研究中显示,DF组LDL,足背动脉内膜厚度大于DM组。在糖尿病病程进展过程中,长期高糖状态使增强氧化应激,促进炎性反应发生,促进动脉硬化产生,最终
引起足背动脉内膜增厚,管径狭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导致微循环障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下降,引起神经内膜缺失,脂质代谢障碍,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均参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有研究认为神经内膜微血管病变和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神经病变(DPN)重要的发病机制,DPN通常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N)并存,有人称之为微循环障碍的“三联病征”[3],这与本研究一致,糖尿病足组的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病变发病率高于对照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2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