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3期
编号:11982958
感染性脑水肿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日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5酸中毒及兴奋性氨基酸的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感染后,由于缺血、缺氧葡萄糖由有氧代谢转向无氧糖酵解,产生大量乳酸根引起酸中毒,使大量Na+进入细胞内。当神经细胞坏死时大量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s,EAA)如谷氨酸、门冬氨酸等释放出细胞外,兴奋性氨基酸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启动Na+与Ca2+通道,促使Ca2+、Na+内流,K+外流,导致细胞内Ca2+超载、脑细胞内水肿和继发性神经毒性作用[1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脑组织缺血、缺氧,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功能增强,使神经细胞对Ca2+、Mg2+、Na+和K+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离子水平增高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增高,加重脑水肿。谷氨酸通过NMDA受体发挥神经元兴奋性毒性作用,引起细胞毒性脑水肿[14]。

    6β-内啡肽的作用

    在应急状态下神经肽Y(NPY)、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等神经肽的合成分泌增加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