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3期 > 正文
编号:11976975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LCT)及TBS报告系统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日 汤 峻 范自然
第1页

    参见附件(1498KB,2页)。

     表1

    HSIL及SCC患者的年龄分布(例,%)

    

    类别总数<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岁~60岁61~70岁>70岁

    SCC80(0)0(0)3(11.11)3(11.11)1(3.70)1(3.70)0(0)

    HSIL190(0)3(11.11)8(29.63)6(22.22)1(3.70)1(3.70)0(0)

    小计270(0)3(11.11)11(40.74)9(33.33)2(7.40)2(7.40)0(0)

    3讨论

    子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50万左右的新发病例,严重威胁妇女健康[1]。宫颈癌前病变CIN是局限于宫颈上皮内、具有不同组织学改变的非浸润性子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它包括了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反映了宫颈癌发生的连续发展过程,因此,早期筛查防范于未然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病变规范化治疗的第一步[2]。常规巴氏涂片取材后直接涂片,许多细胞随刮板丢失,导致用于诊断的细胞数量不足,且细胞堆积成团,分布不均,过多粘液、血液和炎性反应细胞使异常细胞被遮盖,造成阅片困难[3,4],所以假阴性率较高。Frable[5]等报道巴氏涂片的假阴性率至少为15%~20%。子宫颈刷和液基薄层细胞制片及宫颈/阴道TBS报告系统等新技术的相继问世,使细胞学诊断子宫颈癌的假阴性率明显下降。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是用特制的宫颈取样器取样后,将标本立即放入细胞保存液中,这样,既保证了细胞的及时固定,又保留了取样器上几乎所有的细胞。保存液中的细胞通过专用消化酶和机械振动,使细胞从粘液中分离出来,然后通过膜式制片机将细胞单层均匀分布到玻片上。新的制片方法改进了取材方式,克服了传统方法所难以避免的问题。新制片法可明显提高玻片上单位面积的细胞数量,甚至有报道可以发现100%的宫颈癌[6]。

    TBS是The Bethesda System for Reporting Cervical/vaginal Cytologic Diagnoses 的英文简称。自从美国1988年12月The Bethesda System分类发表以来,引起了各国细胞学工作者的关注,已经进行了多次修订,较好地解决了细胞病理学诊断术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术语的一致性和诊断的生物学含义等理论问题[7]。TBS最大的特点是描述详细,尤其是细胞良性病变,可对临床提供很大帮助。

    作者研究表明,应用TBS报告系统对宫颈病变进行诊断,与进一步的宫颈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有很强的一致性,尤其是LSIL以上的的宫颈活检。对妇科临床处置有较强的指导性。作者检测1257例标本中,细胞学与组织学符合例数分别为:SCC100.00%(8/8),HSIL90.47%(19/21)和LSIL94.11%(32/34),符合率均在90.00%以上。ASC是TBS报告系统中提出的诊断术语,其细胞形态为:核增大,面积比正常中层细胞核大2.5~3倍,核浆比轻度增加,可见双核,细胞核轻度深染,染色质分布不均。它包括诊断HPV证据不足(见不到典型挖空细胞)、不典型化生细胞、不典型修复细胞、与萎缩有关的ASC和角化不良细胞。2001年TBS术语将ASC分为ASC-US(意义未明确的不典型细胞)、ASC-H(不排除高度上皮内病变)。大量随访资料显示,ASC可能为良性反应性改变,也可能隐藏着鳞状上皮内病变,或是宫颈病变发展过程中的表现[8]。本研究诊断为ASC63例,有组织学对照的有组织学对照49例,其中炎症16例(32.65%),不排除宫颈HPV感染11例(22.45%),宫颈上皮内瘤变22例(44.89%)。由于ASC是一个不能明确意义的诊断,而且部分是鳞状上皮内病变,因此,建议对ASC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 。

    通过1257例液基细胞标本的TBS报告系统分析,作者认为该技术可明显地提高制片质量,与细胞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高,是筛查宫颈病变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患者年龄分布分析发现,21~50岁年龄段的妇女是宫颈病变的高发期,最易受宫颈病变危害。因为该年龄段的妇女处于生育期,所以对生育期妇女进行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能有效减少宫颈病变对妇女的危害,具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植华,李 悦.子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中国实用妇科和产科杂志,2004,20(7):435-436.

    [2]郎景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妇科杂志,2001,36(5):261.

    [3]Koss L G.The papanicolaous test for cervical cancer datertion ;a triumph and traged.JAMA,1989,261(5):737.

    [4]Hutchinson ML,Lsenstein LM,Goodman A,et a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9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