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5期 > 正文
编号:11976535
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许惠丽
第1页

    参见附件(1620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29例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4例,进步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29例中,部分缓解4例,进步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利度胺治疗MM疗效较好,血液学毒性低,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增加,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沙利度胺;VAD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常见的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恶性肿瘤,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MM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常规化疗使MM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仍难以彻底治愈。近年来,血管生成抑制剂沙利度胺用于治疗MM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笔者采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58例MM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经骨髓常规、骨骼X线、外周血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尿轻链等指标检测确诊MM患者58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张之南等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均排除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及肝肾疾病。

    1.2 临床表现 多处骨痛27例;腰椎压缩性骨折5例;双下肢运动障碍6例,面瘫3例;蛋白尿、血尿、19例,鼻衄或牙龈出血12例、皮肤、黏膜出血点或瘀斑21例,有不同程度贫血49例,反复发热24例。

    1.3 分组 58例M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45~80岁。按Durie salmon(DS)分期法临床分型:IgG型19例,IgA型7例,轻链型3例;临床分期:Ⅱ期17例,Ⅲ12例;对照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44~80岁。临床分型:IgG型19例,IgA型6例,轻链型3例;临床分期:Ⅱ期18例,III11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和分期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案 VAD方案+沙利度胺。VAD方案:长春新碱0.5 mg/d加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1次/d,第1~4天,阿霉素10 mg加0.9%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第1~4天,地塞米松40 mg加入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1次/d,第1~4天,每28 d一个疗程。反应停起始量100 mg/d,每两周增加50~100 mg至患者不能耐受,最高剂量不超过600 mg/d 维持该剂量半年。两组均完成6个疗程化疗,并长期随访。

    1.3 观察指标 每月测定血、尿常规、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蛋白电泳、血沉、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每3个月检查骨髓细胞学及SPECT全身骨扫描。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断标准 完全缓解(CR):血及尿中M 蛋白消失;无临床症状及各项有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正常;符合上述两项指标者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PR):直接指标至少有1项和(或)间接指标至少有两项达到要求;进步(IM):下列各项至少有1项合乎条件者:只有1项直接指标达到要求;血清或尿中M蛋白比治疗前减少20%~50%;浆细胞肿瘤缩小20%~50%;至少有两项间接指标达到要求。无效(NR):异常值均未达到进步要求和只有1项间接指标达到要求。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29例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4例,进步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29例中,部分缓解4例,进步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CRPR进步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2911410480

    对照组290481742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嗜睡7例,便秘15例,腹胀2例,口周或指间麻木6例,下肢水肿1例,患者均可耐受;对照组:嗜睡5例,便秘10例,腹胀1例,口周或指间麻木3例,轻度恶心呕吐2例,下肢水肿1例。两组均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在对症处理后,症状均较快缓解。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由于骨髓中浆细胞克隆性增殖而产生大量的单克隆球蛋白(M 蛋白),并引起广泛骨质破坏、感染等的恶性肿瘤,是恶性浆细胞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MM是临床常见的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有增高的趋势,以50~60岁发病率最高,因其患者年龄较大、缓解率低、复发率高、难治或复发耐药。传统联合化疗及干扰素治疗对大多数患者均只能取得部分缓解,且缓解时间较短,不良反应大。特别是多次化疗后,骨髓瘤细胞大多出现多药耐药,导致化疗效果不满意,甚至无效。沙利度胺是谷氨酸衍生物,化学名称是N (2,6 二氧 3 哌啶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治疗复发及难治性MM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小; 其主要机制包括:沙利度胺作为血管生成抑制剂具有较好的抗血管新生作用,降低VEGF的血浓度,减少瘤细胞的血液供应,抑制瘤细胞的增殖;直接作用于骨髓瘤细胞或骨髓基质细胞抑制其生长;抑制骨髓瘤细胞或骨髓基质细胞间的粘附,改变肿瘤细胞的生长、生存和耐药;抑制促进骨髓瘤细胞生长和生存的细胞因子的分泌或降低其生物活性(IL 6、IL 1B、IL 10、TNFa);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础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BFGF2)的活性和骨髓瘤血管新生;疫调节作用:诱导Th1细胞反应并产生IFN r和IL2;沙利度胺还可通过减少MM患者VEGF的生成而发挥抗骨髓瘤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2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