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7期 > 正文
编号:11976004
子宫托出法加卡孕栓对减少剖宫产出血量的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林柏青 曾永忠 蔡志敏
第1页

    参见附件(1321KB,2页)。

     2.2 不良反应 研究组有12例患者在子宫托出于腹部切口外时有恶心、呕吐等一过性胃部不适症状,无需特殊处理,子宫还纳后症状消失。含服卡孕栓(卡前列甲酯栓)的患者中有28例出现面部潮红、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反应,未作特殊处理,逐渐自行消失。

    3 讨论

    产后出血目前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中90%是宫缩乏力所致[1,2]。剖宫产出血在产后出血中占67%~80%[3]。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比自然分娩者更为常见。因此,如何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是妇产科医生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产后康复的关键所在。

    子宫肌层由平滑肌束及弹性纤维组成,分为外纵、内环、中层相互交错的3层,肌层内含有大血管[4,5]。子宫托出法是在剖宫产术中待胎盘娩出后将子宫托出于腹部切口外,有利于止血。其机理在于外环境的改变可使肌纤维缩复加强,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将子宫托出于腹壁切口外,可使子宫动脉受到牵拉而弯曲,减少血流量,影响子宫肌层及内膜层血管的供血,利于血窦的关闭;同时,由于血流量减少,子宫肌层缺血、缺氧,也可进一步促进子宫收缩,从而压迫血窦使其关闭,促进血栓形成而持续止血。此外,子宫在腹腔外也便于按摩,并可采用双手压迫子宫动静脉辅助止血,止血迅速、效果满意。

    卡孕栓(卡前列甲酯栓)为前列脂腺素F2ɑ(PGF2ɑ)的衍生物,其对子宫平滑肌有很强的收缩作用,经黏膜吸收起效的时间约2 min,作用时间长达8~10 h。其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近年已得到临床的充分肯定[6]。同时,卡孕栓(卡前列甲酯栓)对孕产妇的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对胃肠平滑肌有一定的作用,除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外,可促进术后排气,减少术后腹胀及肠麻痹的发生。

    在本文研究组中,有2例用子宫托出法加卡孕栓(卡前列甲酯栓)治疗无效,出血多(>500 ml),立即予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 μg子宫肌注射后好转;另有1例术毕按压宫底及清理阴道积血时发现子宫收缩变弱,出血多,予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 μg子宫肌注射后好转;还有1例因曾人工流产5次,胎盘剥离面渗血多,予纱布填塞后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 μg子宫肌注射,出血逐渐停止。

    对照组出血量比研究组大。对照组中有51例胎盘娩出后出血量大,经按摩子宫后,其中3例出血减少,行常规缝合;另49例经按摩子宫无效且出血量>300 ml,立即加用卡孕栓(卡前列甲酯栓)0.5 mg舌下含服,快速缝合子宫两侧切口,留中间切口观察出血量。49例中有43例于3 min后宫缩好转,出血减少;另6例出血未减少,子宫收缩差,给予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 μg子宫肌注射,并按摩子宫。经以上处理后,6例中有2例好转,出血减少;无效4例,给予压迫子宫前后壁,观察至出血减少后行B-Lynch缝合,再予250 μg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子宫肌注射后出血渐减少,无一例行子宫切除。

    总之,在剖宫产术中将子宫托出于腹壁切口外,同时舌下含服卡孕栓(卡前列甲酯栓),不但能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而且由于在充分暴露的条件下缝合子宫切口,对合好,缝合层次清晰,缩短了手术时间,且腹腔积血易于清理,减少粘连,有利于产后恢复。该法操作简便,止血效果好,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段涛,余艳红,敦金,等.产后出血.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3):161-173.

    [2] 王伽略,叶蓉华,杨孜,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2003,4(4):266-268.

    [3] 沈艳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2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