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临床医学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0年 > 第11期 > 第11期 > 正文
编号:11974659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王光胜 王元伟 陈孝东 杨同慧 常春红 吴乐怀
第1页

    参见附件(1835KB,3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20例。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病程<24 h。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41~78岁,平均(65.53±9.45)岁。伴有高血压101例,糖尿病22例,高脂血症40例,冠心病或心房纤颤16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60例,常规治疗组60例,两组间性别、年龄、伴随疾病及病情严重程度(NHI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排除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既往卒中史且遗留后遗症者、颅内出血、脑肿瘤卒中、严重心、肝、肾疾病。另外,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0~78岁,平均(59.2±7.6)岁,经体检无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及糖尿病。

    1.2 治疗方法 依达拉奉组患者用依达拉奉(上海先声药业公司)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 d。常规治疗组仅给予活血化瘀及胞二磷胆碱治疗,两组同时抗血小板聚集、酌情给予脱水剂、降压药及对症治疗。

    1.3 血清炎症因子检测 所有脑梗死患者均于入院时、治疗后3 d、7 d、14 d分别抽静脉血3 ml检测血清中IL-6、TNF-α、hs-CRP含量各1次,门诊健康体检者仅测定1次血清IL-6、TNF-α、hs-CRP含量。IL-6含量采用ELISA法,试剂盒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测定TNF-α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盒由北京东亚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各种操作严格按试剂盒中说明书进行。hs-CRP测定采用散射比浊法,使用德国DADE-Behring公司BN-Ⅱ特种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

    1.4 临床病情严重程度评定 所有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即采用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HISS)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度组(0~15分),中重度组(>15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血清IL-6、TNF-α、hs-CRP含量的变化 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及hs-CRP浓度水平较健康体检组明显升高(P<0.01)。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清IL-6、TNF-α及hs-CRP含量测定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及hs-CRP浓度均有所下降,其中依达拉奉组血清IL-6、TNF-α浓度治疗后3 d、7 d明显下降(P<0.05),到第14天血清IL-6、TNF-α浓度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常规治疗组血清IL-6、TNF-α浓度测定比较治疗前也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1和表2);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与治疗后3 d、7 d、14 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另外,依达拉奉组治疗后3 d血清hs-CRP浓度有所降低(P>0.05),治疗7 d和14 d血清hs-CRP浓度含量测定明显降低(P<0.05和P<0.01);常规治疗组第3天和第7天血清hs-CRP浓度轻度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第14天血清hs-CRP浓度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有显著差异(P<0.05)(表3)。

    2.2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对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的影响 依达拉奉组14 d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较常规治疗组更明显,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4);依达拉奉对于中重度病情患者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的影响比轻度病情患者影响更大,其中对血清IL-6、TNF-α含量影响较显著(P<0.05)(表5)。

    3 讨论

    炎症反应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脑缺血后周围白细胞进入缺血局部的脑实质,最终引起免疫反应、炎细胞激活合成并释放一系列炎症因子,因此,血液中IL-6和TNF-α表达明显增加,引起血清hs-CRP含量的增加[1]。有研究表明TNF-α、IL-6,这两个细胞分子水平的升高在已被认识到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NF-α可以启动炎症反应,诱导IL-6的产生,并上调IL-6的水平, IL-6又可反过来对TNF-α进行负反馈调节,同时TNF-α也可上调粘附分子的表达,这些因子均可加重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性神经元损伤,并导致梗死范围的扩大[2,3]。脑缺血后TNF-α的表达具有神经毒性作用,但不一定是直接损伤作用,而是通过其他组织因子的生成和释放,引起缺血性神经组织损伤[1]。炎症因子的水平与病情的严重性有正相关性,局部脑缺血后各种炎症因子的高表达,可能与梗死灶大小、神经功能缺损和恶化、高死亡风险、预后不良有相关性[4]。这些细胞因子既是缺血后炎性反应的重要介质,又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及转归的一项独立指标[5],但IL-6和TNF-α比hs-CRP在急性脑梗死的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局部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等表达增加是启动缺血损伤向炎症性损伤转变的关键所在,随后白细胞向缺血区的聚集和浸润导致了继发性神经元损伤和梗死面积的扩大[7]。研究证实, 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均在脑卒中炎症性损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8,9]。本研究提示依达拉奉对脑梗死后局部缺血区的炎症因子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减轻缺血区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依达拉奉是一种小分子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自由基清除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可以抑制脑细胞的过氧化作用和延迟性神经细胞死亡,在各种脑缺血模型中显示出对脑缺血有着非常好的保护作用。依达拉奉应用后数天即能抑制IL-6和TNF-α的表达,1周后达到较高抑制水平,并可能持续数周时间,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对上述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较显著。但依达拉奉对hs-CRP的影响则相对较迟,且作用相对较弱。同时局部脑缺血灶越明显,临床神经缺损程度越严重,依达拉奉对炎症因子的影响越大。综上所述,依达拉奉具有抑制急性脑梗死炎症反应发生,影响相关炎症因子的高表达,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发挥重要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Grond-Ginsbach C, Horstmann S, HummelM, et al.In-creased expression of cell-cell signaling genes by stim-ulated mononuclear leukocytes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 a therothrombotic Stroke. A whole genome expression profile study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3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