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0年第5期
编号:11888910
改良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38例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5日 马 丹 薛 燕
第1页

    参见附件(2219KB,3页)。

     悬吊组均用腹腔镜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气腹组1例因出血过多(>500mL),另1例因盆腔粘连严重中转开腹。悬吊式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较气腹组短,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悬吊式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较气腹组少,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2.2 术后肠管功能恢复、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术后疼痛情况

    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悬吊组所有患者术后无季肋部及肩背部疼痛,其中17例需术后止痛,气腹组29例出现肩背部疼痛,25例需术后止痛,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2。

    2.3 术后妊娠率

    患者中8例出现共9次术后妊娠,其中2例有生育要求者成功妊娠至晚期行剖宫产手术分娩,其余行人工流产手术。

    3 讨论

    3.1 改良悬吊式腹腔镜手术操作要点及优点

    标准的悬吊式腹腔镜手术是在无气腹条件下造第一切口,根据我们的实践计算平均时间花费在8~10min。而经我们改良的低压气腹造第一穿刺孔,在低压气腹(10~20mmHg)条件下,造第一孔仅需1~2min,明显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第2、3操作孔应在悬吊完毕后建立,在腔镜监控下进行手术不仅安全性增加,而且对操作孔位置的选定有指导意义。操作孔位置的灵活选择可方便手术操作,同样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对于盆腔有粘连、过度肥胖的患者手术中必要时辅以低压气腹(10~20mmHg)操作,可增加盆腹腔暴露范围,完成粘连松解后再放气操作,有利于增加手术适应证、增加手术安全性。短时间气腹压力低,术中、术后患者无明显气腹不适感。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不必担心漏气,操作孔使用4号丝线全层缝合,不必使用套管(trauca),器械操作角度变大,钳子的转动更容易。较粗的器械或两把钳子可同时插入进行操作,纱布可进入腹腔清理创面、压迫止血。开腹手术时使用的钳子、吸引器都能使用,和通常的气腹相比,既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又降低了住院费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1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