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1年第31期 > 正文
编号:12150633
DPD对ACS急诊PCI术神经内分泌因子及并发症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5日 王明
第1页

    参见附件(2796KB,3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急诊PCI的67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46例,女21例,年龄42~74岁,平均(60.2±14.3)岁。入选标准:①诊断依据2000年ACC/AHA制定的ACS指南中的诊断标准;②年龄<75岁;③排除合并有严重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排除标准:①严重心功能不全,Killip分级3级以上;②出现心源性休克;③左主干或分叉病变;④多支血管病变拟行冠状动脉搭桥者。依据是否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分为两组:研究组,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共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58.6±13.2)岁;对照组,未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共35例,其中男2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8±14.7)岁。两组的年龄、性别、原发基础疾病等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口服阿司匹林片(无锡阿斯利康公司,批号:0409038)、氯吡格雷片(杭州赛诺菲安万特公司,批号:J20040006)各300mg,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0.4mL(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000706)。并且常规给予硝酸酯、他汀类等扩张血管、降低炎症反应。PercusurgeTM(美国美敦力公司)DPD主要由Percusurge GuardwireTM球囊导丝、MicrosealTM扩张适配器和ExportTM血栓吸引导管组成。先行冠脉造影检查,依据结果若冠脉内有较大血栓可能时,即应用7F指引导管,送入远端保护球囊钢丝,扩张梗死相关动脉(IRA)直径,再行冠脉造影,确定远端球囊阻断冠脉血流成功,随后进行IRA的PCI术,成功置入支架后采用ExportTM抽吸导管经由GuardwireTM球囊导丝到达球囊近端,抽吸远端斑块及血栓微颗粒2~3次。术后复查冠脉造影IRA残余狭窄<20%、且TIMI血流达到3级为PCI手术成功。

    1.3 神经内分泌因子测定

    分别测定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分别测定并比较血浆中ET、E、NE、PRA、ALD、AngⅡ水平。ET试剂盒由Westingarea公司提供,PRA、ALD与AngⅡ试剂盒由上海普林斯顿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测定均按试剂盒操作程序进行。E与NE采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

    1.4 术后并发症(MACE)记录

    随访1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急性血栓形成、亚急性血栓形成及猝死率等并发症的差异。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指标内多个时点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神经内分泌因子测定

    2.1.1 各个时间点神经内分泌因子比较 研究组患者ET、E、NE、PRA、ALD、AngⅡ水平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ET、E、NE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PRA、ALD、AngⅡ水平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表明各时间点内皮素系统与内源性交感神经系统无变化,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系统水平有差异。见表1、2。

    2.1.2 两组患者RAS系统因子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RAS系统因子,即PRA、ALD、Ang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t=1.812,P=0.066)、(t=1.903,P=0.057)、(t=1.539,P=0.121)。与对照组相比,术后第1天研究组的PRA、ALD、AngⅡ水平无差异,分别为(t=1.742,P=0.085)、(t=1.638,P=0.099)、(t=1.852,P=0.061);从第3天起研究组的PRA、ALD、AngⅡ水平明显偏低,分别为(t=2.133,P=0.039)、(t=2.582,P=0.015)、(t=2.237,P=0.028)。见表2。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MACE)比较

    随访1个月后,研究组的MACE发生率,如:急性血栓形成、亚急性血栓形成及猝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

    3 讨论

    由于我国快速进入老年化社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目前ACS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使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前向血流已被公认是有效的ACS治疗方法,临床已证实可以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预后结局[3]。然而急诊PCI术中常会导致新鲜血栓破裂、脱落、阻塞IRA血管远端引起再灌注血流缓慢,甚至出现无复流现象,严重影响PCI的疗效,增加PCI术后并发症(MACE)发生率。然而,PCI术过程中出现的无复流现象原因尚未完全明了,其可能机制除微血管栓塞外,神经内分泌因子的高度激活也引起临床的高度关注[4]。目前已证实ACS患者早期因组织损伤和循环障碍,外周血中就已存在ET、E、NE、PRA、ALD、AngⅡ等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上述改变与心功能的严重损伤程度密切相关[5]。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属于代偿机制,能保证有效循环血容量以及冠脉的血液灌注,但是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过度升高会引起冠脉血管剧烈收缩,加重了IRA灌注不良及心肌血流分布异常。这些不利的体液变化还能促使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梗死区的扩展、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甚至诱发猝死。因而减少ACS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对于减少急诊PCI术的并发症,提高再灌注有效率,至为重要[6]。

    PercusurgeTMDPD系统是一种新兴、有效的远端保护装置,可以收集脱落血栓和粥样斑块碎片,减少或避免远端栓塞的发生,能有效减少无复流现象发生。临床在颈动脉介入术中应用PercusurgeTMDPD系统中显示其能有效降低脑栓塞的发生率。近年来,此项技术被应用于ACS患者PCI治疗中,对于预防血管远端栓塞、减少无复流和MACE的发生、增加手术成功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7]。

    本研究中回顾性分析在ACS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PercusurgeTMDPD系统对于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以及术后MACE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第三日起,RAS系统,即PRA、ALD、AngⅡ等因子水平即明显下降,且其抑制作用保持至1周,然而内皮素系统与内源性交感神经系统无变化,这表明应用PercusurgeTMDPD系统主要是降低ACS患者的RAS系统。在随访1个月的时间内,研究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也明显下降。研究结果表明ACS患者急诊PCI中使用远端保护装置能降低术后RAS系统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但是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结果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证实。

    [参考文献]

    [1] 郭碹,李成祥,王海昌,等.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对血浆内皮素-1及白细胞介素-6变化的影响[J]. 中国急救医学,2006,26(5):326-32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96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