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1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2150234
SYSMEX XE-5000与XS-800i血液分析系统对红细胞碎片干扰血小板检测的评价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5日 刘纹 郑炘 刘晓敏
第1页

    参见附件(2703KB,3页)。

     2 结果

    2.1 XS-800i组、XE-5000 PLT-I组与XE-5000 PLT-O组的对照组两两比较

    XS-800i组、XE-5000 PLT-I组与XE-5000 PLT-O组的对照组两两作回归分析及配对t检验,结果它们两两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良好(图1、2、3及表1),反映这两台仪器、三种方法的重复性良好,利于试验。

    由表1可知,三组对照组之间的P>0.05,即三组对照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显示了这两台仪器三种方法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重复性良好。

    2.2 红细胞碎片对血小板干扰试验

    由上得共40组高浓度与低浓度红细胞碎片对血小板干扰试验,共作40组高浓度与低浓度红细胞碎片干扰试验,结果以XE-5000(PLT‐I)、XE-5000(PLT‐O)及XS-800i分别与自身对照组两两作配对t检验。其结果由表2可见,高浓度组XE-5000 PLT-I:t=13.8144,P<0.01;XE-5000 PLT-O:t=43.277608,P<0.01;XS-800i:t=16.21307,P<0.01。提示在高浓度红细胞碎片的干扰下,两种仪器、三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高浓度的红细胞碎片对这两种仪器、三种方法都有影响。低浓度组XE-5000 PLT-I:t=10.9025,P<0.01;XE-5000 PLT-O:t=0.6407233,P>0.05;XS-800i:t=16.21307,P<0.01。显示在低浓度红细胞碎片的干扰下,XS-800i、XE-5000 PLT-I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而PLT-O表现出抗红细胞碎片干扰的能力较强。

    3 讨论

    现今的血液分析中,血小板检测作为继白细胞后最有力的诊断依据,其对血液疾病、肿瘤、感染、缺氧、创伤、骨折等,给临床医生都有明显的提示作用[2]。但其由于体积过小及易受干扰(如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血小板聚集等),计数往往不能精确反映实际数量。因而,精确的血小板计数方法一直为检验界所不断追求的目标。目前计数血小板的方法主要有三类:①目视法:采用草酸铵溶液作溶血稀释液,在相差显微镜下计数血小板。该方法容易受到充池、血小板在计数板上的分布、技师的主观判断等误差因素影响[1,5],重复性较差且费时,已不适用于临床工作的需求,但因为是直接计数,仍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参考方法。②流式细胞仪法:用荧光标记的血小板抗体标记血小板,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计数,但该方法麻烦且昂贵、仪器需求高、操作复杂、成本高,因此难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6,7]。③传统血细胞分析仪法:因其具有稳定性好、重复性好、精密度高、计数准确、测定速度快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传统的电阻抗法不能将血小板与NPPs如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白细胞碎片、细菌和真菌以及免疫复合物区分开来,造成计数不准。电阻抗计数技术已基本覆盖了所有型号的不同仪器,即利用细胞通过小孔时产生电阻的变化,测定其体积及数量[8]。SYSMEX系列的血细胞分析仪(如XS-800i、XS-1000i等)测定血小板也具备此方法。但其最新的XE-5000及XE‐2100系列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电阻抗和核酸荧光染色两种方法同时检测血小板,当中核酸荧光染色法通过对血小板中DNA与RNA的染色,继而采用半导体激光进行检测,此时若血样中存在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等情况时,PLT‐O能对PLT作更精准的检测。本次试验则着重比较传统电阻抗法与荧光染色方法对不同浓度红细胞碎片干扰下血小板检测的抗干扰能力[9]。根据本实验表明:首先,正常样本在PLT-I和PLT-O与800i的测量结果都非常接近,重复性良好,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浓度组中无论是PLT-I和PLT-O及800i的结果都不可信,它们的结果都与对照组有着明显的差异(P<0.01)。而在低浓度组PLT-O显示了良好的抗红细胞碎片干扰性(P>0.05)。

    对于受红细胞碎片干扰的血小板检测,XS-800i电阻抗法抗干扰能力与XE-5000 PLT-I法一般,但XE-5000开通荧光通道后,其PLT-O检测血小板的结果优于前两者,一般临床常见的溶血均不影响其血小板的测定,只有高浓度的溶血情况下(临床罕见)其PLT-O法检测血小板的结果才不可信[10]。不同检验科应考虑各自成本、经济等因素,采取不同检测仪器及方法。

    [参考文献]

    [1] 肖木洲,杨平英,郑惠红,等.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8):2836.

    [2] 林顺宝,郑德柱,刘文星,等. 血小板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J]. 临床检验杂志,2003,21(1):17-18.

    [3] 丛玉隆. 当代血液分析技术与临床[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3-39.

    [4]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第3版.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3-137.

    [5] 郭玉娥,赵洪泉,赵志明.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5(1):152-153.

    [6] 朱忠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03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