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1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2150242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 诊断(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5日 何柳 高玉颖
第1页

    参见附件(1886KB,2页)。

     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比较典型:①肿瘤一般较大。本组病例中<5cm者2个,>10cm 9个病灶,其余20个病灶介于5cm到10cm之间,病变常单侧发生,本组病例未见双侧发病。肿瘤大部分边界清(30/31)。②肿瘤可表现为实性(19/31)或囊实混合性密度(12/31),且大部分密度不均,本组1例<5cm者病灶密度较均一,其余皆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影,这种低密度区是病变内的陈旧性出血、坏死和囊变。肾母细胞瘤钙化少见,且钙化与肿瘤大小无关,1岁以上患儿钙化相对较多。本组8例可见钙化,1岁以上者6例,边缘弧形钙化1例,斑点状钙化5例,条状钙化2例,本组钙化率为25.8%,而神经母细胞瘤的钙化率较常见,李欣等报道为73%[4],且多为斑块状钙化,较粗大,而肾母细胞瘤钙化多是细小散在的钙化。③增强扫描绝大多数肿瘤不均匀强化,本组除上述1例较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外皆可见不均匀强化,病灶内低密度影未见强化,实质部分或分隔可见明显强化,假包膜表现为肿瘤边缘的环状强化影,残存受推压的肾实质呈“新月形”强化,此征象为肾母细胞瘤的典型CT表现,有助于与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鉴别。本组病例此征象约占90.32%,与李新华[5]报道基本相当。④肿瘤可突破包膜侵及肾周脂肪囊,可见肾周筋膜增厚,肾周间隙密度增高等。此外,受累的肾盂、肾盏破坏或积水、扩张。⑤远处转移主要是肺转移, 其次是肝、淋巴结。本组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2例肺转移,1例可见下腔静脉内瘤栓,1例可见腹腔积液。由此可见,发生于儿童的肾脏较大肿块,边界清,内有坏死、囊变, 残存受推压的肾实质呈“新月形”强化,可提示肾母细胞瘤的诊断。

    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比较典型,临床工作中仍需注意鉴别诊断,主要与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鉴别。神经母细胞瘤来源于未分化的交感神经节细胞,绝大多数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和脊柱旁交感神经链,故主要应与发生于肾上腺髓质的神经母细胞瘤相鉴别,后者钙化相对多见,常侵犯腹膜后结构,肿瘤可以越过中线侵犯大血管,推移和包绕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肾的形态基本保持,对肾脏主要是推移,病变晚期可以侵犯肾脏。乔中伟等[6]认为神经母细胞瘤独特的CT征象是膈脚后淋巴结转移和腹膜后血管包埋。尿中的VMA(3-甲氧基-4-羟基杏仁酸)升高支持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

    肾细胞癌儿童少见,症状和成人肾细胞癌相同,血尿更常见,与Wilms瘤相比,肾细胞癌更易于双侧发病及转移到骨,而且更易于发生钙化。此外肾母细胞瘤还需与横纹肌肉瘤进行鉴别。后者是一种发生于儿童、少见的、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大约80%发生于2岁以下,为位于肾中央的较大的软组织肿块,界限不清,与Wilms瘤的鉴别在于可见包膜下积液, 瘤体被坏死和出血区分为若干个小叶,勾画瘤内小叶的线状钙化,血管及局部侵犯常见,80%发生转移,常见肺转移。

    CT检查对于肾母细胞瘤具有较明确的诊断价值,可以显示肿瘤的部位、浸润范围、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血管受侵、远处转移等情况,更易于发现肿瘤内的坏死和假包膜,有助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和评价,而且对于术后和化疗后的随访也提供了具有重要的诊疗依据。

    [参考文献]

    [1] Miniati D, Gay AN, Parks KV, et al. Imaging accuracy and incidence of Wilms’and non-Wilms’renal tumors in children [J]. J Pediatr Surg,2008,43:1301-1307.

    [2] 李欣,邵剑波.儿科影像诊断必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31-534.

    [3]李玉林.病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8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