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1年第33期 > 正文
编号:12148996
普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25日 夏立志 高振军
第1页

    参见附件(2869KB,3页)。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住院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例在年龄、血压、吸烟史、血糖、血脂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及治疗后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生化检测。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1.2.1 UAP的诊断标准 诊断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8]中的标准:无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明确ECG和心肌酶谱变化外,尚存在:①在相对稳定的劳累相关性心绞痛基础上出现逐渐增强的心绞痛(更重,持续时间更长或更频繁);②新出现的心绞痛(通常在1个月内),有很轻的劳力活动即可引起心绞痛;③在静息和很轻劳力增加时出现的心绞痛。

    1.2.2 所有研究对象排除下列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心肌炎,风心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疾病,全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各种感染性疾病,3个月内有大手术或创伤史,早孕者,有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禁忌,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1.3 药品及试剂

    普伐他汀由第一三共制药(上海)有限公司生产,剂量为20mg/片。超敏C反应蛋白试剂盒购自武汉中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

    1.4 给药方法

    1.4.1 常规治疗组 患者给予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首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300mg/d,以后阿司匹林100mg/d和氯吡格雷75mg/d),硝酸酯类药物[鲁南欣康(20~40)mg/d;欣康注射液(20~40)mg/d,静滴2周,以后口服欣康片(20~40)mg/d,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片(12.5~25.0)mg/次,(2~3)次/d],低分子肝素(齐征注射液,5000U/次,2次/d,连用5d)等,高血压患者给予ACEI类降压药[洛丁新片(5~10)mg/d],血压需达标(<140/90mmHg)。

    1.4.2 普伐他汀治疗组 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用量为20mg/晚,顿服。

    两组均连续用药8周,用药期间每周测肝功能及肌酶谱。

    1.5 指标测定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于清晨空腹取静脉血1管,均为10mL,30min内分离血清,并置-20℃低温保存,待标本留齐后同批测定。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由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各处理组方差齐,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选患者一般情况

    40例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0.4±10.7)岁,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UAP。两组间年龄、性别、血脂、血压、吸烟史、体重指数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血清hs-CRP测定结果

    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平均值分别为(14.61±4.30)mg/L和(12.01±5.10)mg/L,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普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平均值分别为(14.23±6.21)mg/L和(8.81±6.32)mg/L,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与普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14.61±4.30)mg/L和(14.23±6.21)mg/L,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常规治疗组与普伐他汀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12.01±5.10)mg/L和(8.81±6.32)mg/L,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性基础。其转归决定于冠状动脉内斑块的稳定性。对易损斑块及易损患者的早期准确识别、干预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损伤反应学说现认为各种因素对动脉内皮的损伤导致动脉壁的慢性炎症反应,逐渐形成了粥样斑块。此学说为Ross[9]所提出,为众多学者所认同。几乎所有UAP患者都有炎性浸润,可能是一个原发的病理过程[10]。

    hs-CRP现作为最重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标志物倍受关注,具有独立的预测能力[11]。血清hs-CRP增高程度与随后发生的心脏事件明显相关。新近研究发现,人类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存在大量CRP沉积,CRP可通过与LDL-C或一些炎性介质如血小板激活因子、补体抑制因子H等结合发挥调整作用。同时,大量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可浸润聚集,产生细胞因子造成斑块的不稳定性、破裂或出血,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或动脉内血栓形成均可使动脉管腔迅速严重地狭窄或闭塞,引起缺血或坏死。本研究显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明显升高表明存在易损斑块。经常规治疗后血清hs-CRP降低,提示斑块趋于稳定,加用普伐他汀有进一步稳定动脉斑块的作用。表明UAP斑块病变的炎症反应与斑块稳定性有必然联系。普伐他汀是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主要机制:①显著降低血脂水平;②修复和改善内皮功能[12];③显著降低斑块内脂质含量;④抑制PAPP-A等多种炎性因子水平的表达而增加斑块的稳定。此外,他汀类药物还能减少血小板血栓素的产生,抑制血栓的形成[13]。本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降低急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与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密切。常规治疗血清hs-CRP水平下降幅度虽不及普伐他汀治疗组明显,但较前亦有明显下降(P<0.05)。这一结果产生可能由于常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有关。本研究通过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组及加用普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认为普伐他汀具有进一步改善易损斑块的稳定性。

    综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6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