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2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178263
诺和龙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5日 郑远军
第1页

    参见附件。

     于治疗1个月及3个月时,评价及比较两组血糖、血脂水平控制情况(体重指数BMI、FPG、2 h PG及TG),并记录服药期间的副作用。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血糖水平、HbA1c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降糖效果评价

    从表1中可以看出,治疗1个月时,两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间进行比较时,联合用药组的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单用诺和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空腹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3个月的降糖治疗,诺和龙单药治疗组及联合用药组的FPG、2 h PG、HbA1c均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得到不断控制。此时对两组FPG、2 h PG、HbA1c三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联合用药组显著低于诺和龙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经过3个月的联合药物降糖治疗,联合用药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且甘油三酯水平亦有显著改善,提示诺和龙联合二甲双胍不仅可以改善血糖水平,也可以改善血脂代谢异常,考虑联合用药治疗可以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脂毒性,从而产生协同的降糖降脂作用,但也不除外与该组患者更加注重控制体重及合理膳食等因素有关。详见表2。

    为了分析不同用药方案随着治疗时间的治疗效果,我们对两组患者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发现与治疗1个月相比,治疗3个月时单用诺和龙组患者仅HbA1c指标有显著降低,而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尽管有所降低,但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样,我们比较了联合用药组治疗1个月与3个月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发现3个月时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甘油三酯水平均比1个月时显著降低(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幅度较单药组明显增加。见表3。

    2.2 不良反应评价

    诺和龙单药组有1例出现轻度冷汗心慌症状,但即刻血糖水平正常,1例出现轻微的恶心不适反应;联合用药组有1例出现轻度低血糖症状,1例出现轻度恶心,2例有便秘症状,均给予对症处理好转,并未停药。两组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控制并维持良好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目标,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和改善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程度,诸多的证据表明,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1]。传统的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药物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广泛应用的药物,但这类药物可持续刺激β细胞,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且长期使用会产生β细胞功能的耗竭。诺和龙作为餐时血糖调节剂,不仅有效地控制了餐后高血糖,而且降低了低血糖的风险。从表1、2中可以发现,单用诺和龙组患者在1个月及3个月时,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3个月时的HbA1c较1个月时进一步改善(P<0.05)。

    诺和龙是一种氨甲酰苯甲酸衍生物,通过关闭ATP-K+通道促进β细胞分泌内源性胰岛素[2,3],但它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位点与磺脲类降糖药不同,不通过K+通道之外的途径刺激胰岛素释放,且它不抑制胰岛素的生物合成[4]。此外,有研究证明诺和龙刺激胰岛素分泌具有葡萄糖依赖性,可在葡萄糖存在下增加胰岛素的释放,正是诺和龙具有这样的特点,模拟了生理胰岛素释放的模式[5],符合了餐时血糖调节剂的特性。患者口服诺和龙后,4 h内可剂量依赖性地明显减少葡萄糖浓度,并显著升高C肽及胰岛素的分泌速度[6],半小时内使胰岛素分泌量相对增加50%。有研究表明[7],诺和龙能恢复餐后胰岛素早期分泌,可减少餐后血糖波动,降低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减轻机体的胰岛素抵抗。诺和龙起效时间为半小时,达峰值时间和半衰期为1小时,4~6 h后即可被机体清除,因其作用时间短,组织中无积蓄,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风险。从表4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服药期间并无严重低血糖的发生,这也说明对诺和龙的耐受性良好,餐时服药的特点也减少了患者的心理压力。

    本研究同样观察了诺和龙联合二甲双胍的疗效及血糖控制情况,与单用诺和龙比较,联合用药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8],如表1、2分析所示,除了FPG及2 hPG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外,HbA1c在联合组也呈时间依赖性,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血糖呈向正常水平发展趋势,而监测HbAlc是了解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9],其数值的动态变化可以稳定地反映近期2~3个月内血糖的控制情况。另外,经过3个月的联合药物降糖治疗,联合用药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甘油三酯水平明显改善,提示联合用药治疗可以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产生协同的降糖降脂作用。

    本研究结果证实,诺和龙无论是作为一线单独用药,还是联合用药对FPG、2 h PG和HbAlc均有良好的控制作用,但联合用药可产生协同的降糖作用,更好地控制血糖的总体水平,也使体重及血脂水平亦有所下降,其低血糖发生率低,不良反应轻微,提示联合治疗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方案。

    [参考文献]

    [1] Coutinbo M,Gerstein HC,Wang Y,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ucose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a met-regression analysis of published data from 20 studies of 95 783 individuals followed for 12.4 years[J]. Diabetes Care,1999,22(2):223-240.

    [2] Malaisse WJ. Insulinotropic action of meglitinide analogues:modulation by an activator of ATP-sensitive K+ channel and high extracelluar K+ concentrations[J]. Pharmacolmacol Res,1999,32:111-114.

    [3] Owens DR. Repaglinide-prandial glucose regulator:a new class of oral antidiabetic drug[J]. Diabet Med,1998,15(Suppl4):28-36.

    [4] Fuhlendorff J,Rorsman P,Kofod H,et al. Stimulation of insulin by release by repaglinide and glibenclamide involves both common and distinct processes[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7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