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2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192407
二甲双胍联合谷胱甘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5日 唐国文 曾盛 林世泳 陈汝杰
第1页

    参见附件(2038KB,2页)。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药物安全性评价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副反应。

    3 讨论

    目前,糖尿病(diabetes,DM)已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的主要危害除已知的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等病变外,非酒精性脂肪肝也是其常见并发症。非酒精性脂肪肝对肝脏、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本身危害重大,被认为是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而且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时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要提高2~4倍,因此对该病及时有效的治疗意义重大[2]。但目前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二甲双胍联合谷胱甘肽在其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普遍关注。

    本研究显示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谷胱甘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取得显著的效果,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G、TC、HDL-C、LDL-C及BMI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者联合应用可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血脂水平以及体重指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最为接受的理论是“二次打击”学说。即肥胖或糖尿病等各种因素会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度而引发胰岛素抵抗,这将成为首次打击而诱发体内脂肪变性;此时肝细胞活力显著下降,过量的氧化产物将诱发氧化应激而成为第二次打击,使得脂肪变的肝细胞产生炎症、坏死甚至结节、纤维化。其中IR始终贯穿于首次打击及二次打击。还原型谷胱甘肽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代谢调节物质,是甘油醛磷酸脱氢酶的一种辅基,又是乙二醛酶和丙糖脱氢酶的一种辅酶,参与机体三羧酸循环以及糖代谢过程,并能激活体内多种酶,具有减少反应性氧化物(ROS)产生、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加细胞脱毒能力、稳定生物膜的作用。当肝脏病变时将导致谷胱甘肽水平下降,并进一步加重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而应用谷胱甘肽可补充肝脏内谷胱甘肽含量,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肝细胞,改善肝脏的合成、解毒、能量代谢、胆红素代谢及灭活激素的功能,从而有利于肝功能恢复[3]。二甲双胍(DB)是1957年在欧洲上市的口服双胍类降血糖药,其主要的降血糖机制是改善或减轻肝脏、肌肉的胰岛素抵抗作用,抑制肝糖元的大量输出,减少肝糖元异生及分解,由此降低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并可促进肌肉细胞葡萄糖的无氧酵解过程,增加机体外周组织对糖的摄取,并减少脂肪的分解,从而降低游离脂肪酸的体内水平,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另有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增强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的分泌作用,促进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合成作用,并降低肝糖的输出,改善β细胞功能,减少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4]。二甲双胍不仅有降血糖作用,还对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这可能与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脂、降低体重、使肝细胞内脂肪浸润减少有关。总之,二甲双胍联合谷胱甘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确切,研究还证实两者应用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2):161.

    [2] 尤文君,李峰,刘冬娜.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分析[J]. 吉林医学,2010,31(5):588-589.

    [3] 唐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3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