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2)
第1页 |
参见附件。
3.2 程序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乳腺癌手术患者对康复锻炼指导的依从性
乳腺癌术后及时而正确的功能锻炼不仅使术后上肢的功能得到康复,并能减少淋巴水肿的发生[5]。但由于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功能锻炼持续时间长达半年以上,加上康复锻炼繁杂、艰苦,因而使许多患者对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不高,从而影响了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或全体掌握卫生知识,树立健康观念,采纳有利于健康的健康活动与过程[6]。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功能锻炼达标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上肢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程序化健康教育通过责任护士与患者一对一地进行沟通教育、检查督促,比常规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患者增强对医务人员康复指导的信赖感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认识,提高对治疗和康复指导的依从性。
3.3 程序化健康教育是优质护理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工作需求日益增加,不仅希望疾病获得满意的诊治效果,而且追求精神上、心理上的舒适和治疗上的参与性、选择性[7]。程序化健康教育将传统的健康知识笼统灌输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程序化教育规划设计,并通过对患者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等环节实现护患沟通交流,使护患双方对健康教育的工作标准、规范与职责任务更加明确,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达到“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优质护理宗旨要求。
[参考文献]
[1] 田富国. 乳腺癌现代非手术治疗[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3—24.
[2] 叶和珍. 全程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 护理与康复,2005,4(5):387—389.
[3] 曾淑贤. 临床路径在神经外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现代护理,2005,11(21):1844—1845.
[4] 夏颖,王瑞红,朱欢欢. 应用临床路径开展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 现代护理,2006,12(25):2431—2432.
[5] 李伟汉,张浩,赵玉亭,等.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障碍析因[J].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1):1721.
[6] 杨迎春. 骨质疏松症患者合理饮食的健康教育[J]. 护理与康复,2010,9(6):537—538.
[7] 张镇静. 无缝隙护理模式住院患者需求调查[J]. 护理学报,2007,14(11):11—13.
(收稿日期:2012—03—29)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3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