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2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318033
不同剂量的吡柔比星应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张忠强 吴涛 于红涛 何锦照
第1页

    参见附件。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给予TA化疗方案,在用药期间均给予一般治疗,如保肝、镇吐、补液、营养支持等。两组患者均给予阿糖胞苷(哈尔滨博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40)150 mg/(m2·d),治疗7 d,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吡柔比星(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06)20 mg/(m2·d)治疗,用药3 d;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吡柔比星40 mg/(m2·d)治疗,用药3 d,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隔14~21 d,用药期间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内科学》(第7版)的评价标准将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未缓解。完全缓解:白血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血小板≥100×109/L,白细胞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骨髓中原始粒Ⅰ型+Ⅱ型≤5%,无Auer小体;部分缓解:患者症状和体征以及血象、骨髓象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未达到完全缓解的标准;未缓解:患者未出现相应改善甚至恶化。计算患者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人数+部分缓解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FAB分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9.3%、92.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9.8%、80.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患者未缓解率为19.3%,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其中骨髓抑制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继发感染、发热、出血等,对于出现骨髓抑制的患者采用集落刺激因子、抗感染、输血等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白血病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威胁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白血病其本质为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广泛浸润肝脏、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因此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5]。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首要目的是进行诱导缓解治疗,在此阶段中,化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6]。其治疗的主要原则是药物足量、足疗程进行治疗,分析显示,白血病的临床缓解程度与患者临床用药的剂量存在一定的关系,剂量越大,其临床效果越好,患者达到的缓解时间也就相对越短,缓解持续的时间就越长,患者的预后也相对较好[7,8]。

    目前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主要方案为TA方案,主要药物为阿糖胞苷和吡柔比星,二者联合应用临床效果显著且患者毒副作用较少。阿糖胞苷为一种嘧啶类抗代谢药物,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是阻断细胞DNA合成,最终发挥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其对于白血病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尤其是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9]。而吡柔比星为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因其作用具有非特异性,因而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类肿瘤的化学治疗[10],其作用的主要机制为抑制DNA聚合酶α和β,阻碍核酸的合成。药物嵌入DNA的双螺旋链,使肿瘤细胞终止在G2期,不能进行到细胞分裂期,导致肿瘤细胞死亡,与阿糖胞苷联合应用时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在本研究中,通过比较不同剂量吡柔比星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作用,研究发现,增加剂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增加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但较大剂量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这与理论上是符合的。分析显示,患者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而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如心脏毒性等,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于病情严重者,可以给予较大剂量的治疗,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做好各项辅助治疗,减轻不良反应的出现,使患者获益最大。骨髓抑制是多数化疗药的常见毒性反应,大多数化疗药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使周围血细胞数量减少,较常见的药物如阿霉素、泰素、卡铂、异环磷酰胺、长春碱类等。

    综上所述,阿糖胞苷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效果显著,增加吡柔比星剂量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但是也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出现,因此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权衡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丽,蒋慧. 急性白血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 世界临床药物,2011,32(2):176-180.

    [2] 刘静. 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30例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2,10 (5):297-298.

    [3] 宁长荣. 大剂量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高危、复发难治白血病5例临床体会[J]. 实用肿瘤杂志,2008,22(1):71-72.

    [4] 左彩莹,刘延方,孙慧,等. 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2例临床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0,17(6):516-518.

    [5] 林淑华. 不同剂量吡柔比星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2,8(5):138-139.

    [6] 向恢晖,李玛琳,翁稚颖. 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新药研发综述[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1):30-33

    [7] 乔晓晨,吕智,冯毅. 低剂量吡柔比星协同TRAIL高效诱导人骨肉瘤细胞MG-63凋亡的实验研究[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5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