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研究(1)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研究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 对50例T1~2 DCIS-MI 患者与73例T1~2 ID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ER、PR 及Her-2 染色。 结果 ①DCIS-MI患者ER、PR、Her-2 阳性率、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52%、42%、44%、14%;②T1~2 IDC患者ER、PR、Her-2阳性率、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69.86%、65.75%、17.81%、58.90%。两组ER、PR、Her-2及腋窝淋巴结阳性率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而两组在年龄、绝经状况、肿瘤大小中无差异(P > 0.05)。 结论 T1~2 DCIS-MI中ER、PR阳性率低于T1~2 IDC,但Her-2表达率高于T1~2 IDC。T1~2 DCIS-MI腋窝淋巴结阳性率低于T1~2 IDC,但其也可以发生淋巴结转移。
[关键词] 乳腺肿瘤;肿瘤浸润;导管内癌微浸润;浸润性导管癌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2-0058-03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着女性身体健康及对美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及技术的发展,导管内癌微浸润的患者的检出率也提高了很多。很多研究表明雌、孕激素、HER-2受体蛋白表达在乳腺癌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1~2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与T1~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在年龄、是否绝经、肿块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ER、PR、HER-2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旨在探讨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潍坊市人民医院2010 年4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T1~2 DCIS-MI患者与同期收治的73例T1~2 ID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其中50例DCIS-MI(A组)患者中2例表现为乳头溢液,48例因乳腺肿块就诊。73例T1~2 IDC(B组)患者中均因乳腺肿块就诊。A组行保乳手术8例,乳腺全切43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并阴性9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41例,均经病理诊断为乳腺内癌微浸润; B组行保乳手术6例,乳腺全切67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者18例,阴性14例,阳性4例,阳性者进一步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共53例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上述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除外DCIS-I(浸润性导管癌伴广泛的原位癌成分,导管内癌成分占整个癌组织的4/5以上)。患者均为女性,术前均未接受过化疗、放疗等治疗。术后常规行HE染色并由本院两位病理科专家确诊。A组平均年龄为49.08岁(34~81岁),B组平均年龄为49.41岁(26~75岁)。
1.2 ER、PR、HER-2的检测及判读
所有标本中ER、PR、HER-2的检测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完成。单克隆抗体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由本院病理科完成。结果判断:阳性结果呈棕黄色或棕褐色。ER、PR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核, 阳性细胞采用半定量测定,阳性率=阳性细胞数/癌细胞数×100%。半定量分级标准为:阳性率<10%者为阴性(-);阳性率10%~25%为弱阳性(+); 阳性率26%~50%为阳性(++);阳性率>50%为强阳性(+++)。阳性为+、++、+++,阴性为-。HER-2 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细胞膜/浆,0:在肿瘤细胞中无阳性染色或者小于10%肿瘤细胞有细胞膜染色。1+:大于10%的肿瘤细胞中出现微弱、不完整的细胞膜染色。2+:大于10%的肿瘤细胞中出现弱到中等强度、完整但不均匀的细胞膜棕黄色染色或<30%的肿瘤细胞中出现强且完整的细胞膜棕褐色染色。3+:大于30%的肿瘤细胞中出现强的、完整的细胞膜棕褐色染色。0、1+为阴性, 2+为弱阳性、3+为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腺癌ER、PR、HER-2 表达
见表1。
2.2 T1~2 DCIS-MI与T1~2 IDC临床病例特征
A组T1~2 DCIS-MI与B组T1~2 IDC在年龄、绝经状况、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ER、PR 及HER-2阳性表达率的相关性见表2。由表2可见,A、B组ER、PR 及HER-2阳性表达率、淋巴结转移方面均不同,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而在年龄、绝经状况、肿瘤大小方面无差异(P > 0.05)。
3 讨论
DCIS-MI为“癌细胞超出基膜进入邻近组织,但其最大径不超过1 mm”[1]。有研究指出DCIS-MI是导管内癌向浸润性导管癌进展的过渡阶段[2]。以往研究多围绕导管内癌(DCIS)与DCIS-MI及DCIS与IDC的生物学特点,很少有将DCIS-MI与IDC进行比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6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