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3年第30期
编号:12680141
中医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体会(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2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0期
     [摘要]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为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以心悸、喘促、尿少、浮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危重症。心衰相当于中医学中的喘证、痰饮、水肿、心悸等病范畴。本病本虚标实,阳气亏虚为本,瘀血、痰饮、水湿内停为标。临床用温阳利水、化痰祛瘀平喘、益气养血法,治疗心衰获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心力衰竭;心气虚;中医诊治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0-0097-02

    中医没有心衰之名,其相关内容散见于中医学的喘促、痰饮、水肿、心悸等病范畴。祖国医学对心衰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面具有独特的认识[1]。《素问·逆调论》:“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伤寒明理论》:“由水停心下,心为火而恶水,水既内停,心不自安,则为悸也”;《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2]。由上可以看出,阳虚水泛而发生的喘、悸、肿诸症是历代医家认识到的心衰的主要见症,这与现代医学所述心衰以呼吸困难、咳喘、水肿等为临床常见症状相一致。在心衰演变过程中,必累及他脏,或他脏病变也可累及心。《景岳全书》曰[3]“水肿乃肺脾肾三脏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临床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病人的不同主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病因病机

    心衰的病因分为内外因 ......
------
    崔英海 吉林省延边中医医院延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简称为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以心悸、喘促、尿少、浮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危重症。心衰相当于中医学中的喘证、痰饮、水肿、心悸等病范畴。本病本虚标实,阳气亏虚为本,瘀血、痰饮、水湿内停为标。临床用温阳利水、化痰祛瘀平喘、益气养血法,治疗心衰获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气虚 中医诊治

    【分类号】R259

    中医没有心衰之名,其相关内容散见于中医学的喘促、痰饮、水肿、心悸等病范畴。祖国医学对心衰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面具有独特的认识[1]。《素问·逆调论》:“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伤寒明理论》:“由水停心下,心为火而恶水,水既内停,心不自安,则为悸也”;《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