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4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709108
房颤波振幅、频率与左心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D二聚体及脑钠肽的相关性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25日 张晓丽 吴伦宽
第1页

    参见附件。

     3.3 f波频率与左房内径关系

    对于左房内径是否影响f波频率及可能发生机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观察显示,快频率组左房内径明显大于慢频率组(P<0.01),且与左房内径呈明显正相关,提示左房内径越大,f波频率越快。基础研究已证实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与子波(心房折返环)数成正比,故本研究推测左心房体积增大,心房EPR缩短,容纳的折返环就增加,房颤波越易形成。国外研究[4]证明,心房电图f-f间期能有效反映心房EPR,而体表心电图f-f间期与心房电图f-f间期有良好的直线关系,因此体表心电图f-f间期能较好地代表心房EPR。

    3.4 f波频率与DD的关系

    DD是纤溶系统活化和纤维蛋白降解的分子标志,DD水平的升高,说明有交联纤维蛋白的形成和分解,而血栓的主要成分就是纤维蛋白,所以DD的升高提示血管内已有微血栓形成。研究认为,AF本身导致了一种高凝状态[5]。本研究显示,快频组DD与慢频组有明显差异(P<0.05),快频组DD明显升高,提示f波频率的增快与体内高凝状态、血栓形成有关。多项研究表明[6-8],房颤患者的血栓形成与左房血流淤滞、心房内皮细胞表面变粗糙、血栓前状态的形成有关。f波频率的增快使得心房紊乱性电活动明显,心房收缩功能的丧失、左房血流淤积致内皮细胞缺氧,内皮下胶原暴露使内外凝血途径激活促进了血栓形成。

    3.5 房颤患者血清BNP浓度变化及可能机制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9,10],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均存在血清BNP水平的升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