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4年第34期 > 正文
编号:12710852
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对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5日 毛筱俊 吴红卫 李红妩
第1页

    参见附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30%(35/1524),对照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22%(69/163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新生儿四个季度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

    两组在第一、第四季度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新生儿感染部位分布比较

    两组在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消化道、皮肤及其他部位上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干预效果比较

    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4.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3.1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分析

    3.1.1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意识不强 医护人员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在操作前后未对手进行严格清洗消毒、未严格按照规定使用手套和口罩、未对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等;另外,一个医生或护士需要分管多个病床,而且分布在不同的病房内,这就导致在诊疗和护理过程中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促进了病原体的传播,其中以手传播最为严重[6]。

    3.1.2 病房设置未按照病种分开 不同新生儿的患病病种不同,而且各种病原的易感人群也不尽相同,如果病房按照病种进行划分,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隔离的效果,从而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但是目前病房设置的紧张使得医院达不到病房分类的要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