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水、湿澄源(2)
第1页 |
参见附件。
2 张仲景论痰饮、水、湿的特点和治法要点
见表2。
2.1张仲景论痰饮病的特点及治法
相对于《素问》所论述痰饮病重在“天人模式”的原则性,张仲景则详细补充了痰饮病相关证候和辨治该病的理法方药。根据痰饮所在的部位和所表现证候的不同,分为“水在五脏”和“四饮”;根据饮邪留伏的时间和深浅层次,又分为“留饮”和“伏饮”。值得一提的是[12],痰饮作为病理产物,并不仅仅局限于《痰饮病篇》[13],而涉及了厚朴麻黄汤证、泽漆汤证(《咳嗽上气篇》)、茯苓杏仁甘草汤证、橘枳姜汤证(《胸痹篇》)、枳术丸证(《水气篇》)、半夏麻黄丸证(《惊悸篇》)和妇人杂病之吐涎沫(《妇人杂病篇》)等,这表明痰饮之为病是无处不在的,其所引发的证候更是复杂多变的,因此难以为临床中医师所深刻认识。
在治法治则方面,“温药和之”是治疗痰饮病的基本大法[14],如桂苓五味甘草汤类方、苓桂术甘汤、《外台》茯苓饮都属于此范畴。在“温药和之”的前提下,还须参合其他治法,如运用属于攻逐法的甘遂半夏汤、十枣汤、已椒苈黄丸、厚朴大黄汤;如运用属于解表、宣肺、蠲饮法的青龙汤类方;如运用属于渗利法的泽泻汤、五苓散;如运用消法的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汤等。
2.2 张仲景论水病的特点及治法
张仲景将水病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里水和“五脏水”,“五水”和“五脏水”皆属于水分范畴[15]。如水气侵犯胞宫,或素有瘀血阻滞,或在此基础上发生水气病,即为血分范畴,其深浅层次正与水分相对应[16]。由于水气病与肺、脾、肾的功能直接相关,且涉及人体的营卫和气血的循行,所以治疗的原则务必令人体营卫、气血、三焦脏腑通畅条达。因此之故,张仲景论治水气病是建立在《素问》的脏腑经络生理基础上的,运用了“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汤液醪醴论》)和“转大气”的治疗大法以祛水邪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