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5年第5期
编号:12619538
儿童与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1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5期
     表2 儿童与成人骨导听阈比较(x±s,dB HL)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目前研究表明,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等是其主要的病理基础[5]。在学龄儿童中,分泌性中耳炎是导致听力下降的最常见疾病,儿童多处于腺样体增殖期,鼻息肉类疾病的患病率反而较低,儿童全身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易罹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患[6,7],因此,腺样体肥大和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腺样体肥大,是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肥大的腺样体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机制为:咽鼓管的器质性或功能性阻塞、咽鼓管反流、腺样体内存在大量细菌、局部的免疫异常。由于小儿咽鼓管短,管腔与水平面角度小,鼻部、咽部炎症经过此管进入鼓室,造成逆行感染,鼓室出现炎性渗出液,排出不畅,形成鼓室内积液;腺样体大量细菌存在,炎症反应后对中耳造成影响;免疫功能发生异常,鼻咽部黏膜感染后形成水肿,导致咽鼓管功能紊乱,分泌性中耳炎出现[8,9]。

    成人的腺样体多已经萎缩,鼻息肉及鼻咽部肿瘤的患病率要明显高于儿童,成人分泌性中耳炎多由鼻息肉和鼻咽部新生物、慢性鼻窦炎所致[10]。慢性鼻窦炎的炎症或炎性分泌物刺激咽口黏膜,改变了咽鼓管咽口发生形态和功能而导致的分泌性中耳炎;鼻部息肉组织和鼻咽部的肿瘤均可阻塞咽鼓管咽口而导致分泌性中耳炎;放疗治疗头颈部的肿瘤也可引起咽鼓管和中耳黏膜损伤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