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6年第7期
编号:12876692
品管圈在降低注射用β—七叶皂苷钠引起的静脉炎发生率的实践效果与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7期
     1.2.2 留置针 定期更换留置针是一种被推荐用于预防静脉炎的方法,留置针静脉置管时间一般不超过72~96 h。近年来,多个设计严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常规更换留置针与在有临床指征后更换留置针在外周静脉炎、外渗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并无统计学意义,推荐只在有临床指征时才更换留置针[10]。但临床实践中发现,当患者出现静脉炎症状(如穿刺部位红、热、疼痛、触及静脉结)再予以拔除留置针时,静脉已受损,形成不同等级的静脉炎。干预措施:经过观察,发现测量置管部位的针眼直径大小对静脉炎、外渗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可预警性,当置管天数≥4 d且针眼大小差值介于0.5~1 mm时予拔除留置针,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的概率。

    1.2.3 药液外渗 血管选择不当、固定不牢等均可导致药液外渗,如未及时处理,轻者红肿热痛,重者可导致皮肤水泡形成以致组织坏死[11]。干预措施:①使用输液固定板。用纸盒、夹板等制作不同部位的简易固定板,当穿刺部位在关节处或其周围、婴幼儿输液、患者躁动时,可以放置固定板以便液体输入。同时要注意观察固定板的松紧度应适中,以免造成皮肤压伤;②向患者介绍对输液肢体保护的方法。在输液过程中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应及时告诉护理人员。

    1.2.4 药液温度过低 输液时,若药液温度过低,机体调节不及时,可产生输液反应。尤其在冬季,患者容易发生寒战、胃肠不适、阻塞肢体末梢微循环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