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循环及肾损伤的影响研究(2)
肝硬化是慢性肝炎发展的结果,分为代偿性肝硬化(一般属 child-pugh A级)和失代偿性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B、C级)。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及门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明显曲张或破裂出血,往往预后差、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onselective blockers,NSBBs)已被证明能通过抑制儿茶酚胺与β1和β2受体结合,来降低心输出量和内脏血管收缩,从而降低肝门静脉压力,故其在肝硬化患者中应用最广泛,甚至被称为“肝病中的阿司匹林”,然而,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似乎已经改变[1]。最近的研究表明,对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NSBBs已被证明可以减少进展至腹水、顽固性腹水和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的风险[3]。另外,NSBBs已被证实可以降低肠道通透性[4]以及预防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发展[5]。与此相反,近年来,Serste[6]等人的研究证明了NSBBs对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有害影响,进而引发了是否对这类患者应用NSBBs的激烈辩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8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