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2029
编号:13797998
阳痿辨证分型古今演变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0月1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2029
     1 古代医家对阳痿病的命名及病因病机认识

    1.1 秦汉时期

    阳痿在古代有多种不同称谓,《养生方》中称阳痿为“不起”,这是阳痿的最早的通俗命名。《天下至道谈》则称为“不能”。而《养生方》和《天下至道谈》均认为勃起“不大”、“不坚”、“不热”的病机为肤、筋、气三者不至,这是对阳痿病机的最早阐述。阳痿病证首载于《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称阳痿为“阴痿”,《素问·痿论》中又称“宗筋弛纵”和“筋痿”。以五脏为纲,气血为本,湿热瘀毒为致病之因,认为虚劳与邪热是引起阳痿的主要原因。《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气大衰而不起不用”。《灵枢·经筋》指出:“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痿者痿弱也,因肤、筋、气三者不至也,即气血不充,课题组亦持上述观点,认为气血调达是阴茎勃起正常的基础,若因任何因素导致的气血灌注不足、宗筋失常则会诱发阳痿[4]。

    1.2 隋唐时期

    晋隋唐时代的医家对阳痿的发生,多认为由劳伤、肾虚所致。如西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患腰胁痛诸方》所云“治诸腰痛,或肾虚冷,腰疼痛阴萎方”,即指出了阳痿病肾虚冷之病机。《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下》认为:“肾主精髓,开窍于阴。今阴虚阳弱,血气不能相荣,故使阴冷也。久不已,则阴萎弱”,“若劳伤于肾,肾虚不能荣于阴器,故萎弱也”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