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安全导刊》 > 2018年第1期
编号:13205281
检测更高效,生产更透明,食用更安心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日 食品安全导刊 2018年第1期
     近日,“驴肉火烧之乡”河北省河间市被曝有黑作坊制售假“河间驴肉”销往外地,经调查,此事确为属实,致使我国的百年名小吃蒙灰。在冬天,火锅无疑是我国百姓餐桌的佳选,而火锅中的牛、羊肉有几分是真?许多消费者在食用时心里也没底。临近年关,人们餐桌上少不了各种肉食,所以越在此时就越应注重肉制品的安全问题。

    食品欺诈属于侵犯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同时也给正规的肉制品生产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院士曾指出“食品掺假不等同于食品安全问题”,但同时他还说道:“不安全的食品要打击,食品掺假、食品欺诈也要打击。”

    随着供应链复杂性的加强,食品掺假现象时有发生,肉类掺假更是其中的“重灾区”。肉类掺假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将低价值的可食用肉掺入牛、羊肉中,如猪肉、鸡肉、鸭肉等,其中火锅用的羊肉卷、牛肉干为重灾区,因为这些肉在感官上难以辨别。除了消费体验上的不同,有些涉及宗教的食品其非清真成分易引起纠纷。其次是用来源可追溯的非可食用肉类掺假,如狐狸肉、貂肉、马肉等。这些肉大多来自于生产皮毛的养殖场,虽然食用这些肉及肉制品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危害,但这些动物的养殖只为获取皮毛,养殖过程中并无用藥限制,所以很可能存在安全性隐患。更有甚者,用来源不明的非可食用肉类进行掺假,如猫肉、狗肉、鼠肉等,这些未经检疫的肉制品可能存在感染疫病的风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