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谁家
我喜欢古玩很多年了,细算起来,从20世纪80年代逛地摊开始,已经有二十几个春秋了。
好东西见得多了,犹如过眼云烟。20世纪80年代,天津沈阳道那会才刚有集市,一天逛到快要散集时,我在摊上看到一个天青色釉的开片尊,釉质肥厚如玉,开片是隐隐的紫霞云烟,口上还勒着道黄铜箍。我问了问价,摊主开口180元。我随口说了句“磨口的残件给50元吧”,摊主往我怀里一塞,说:“散集的买卖多加20元吧。”我后悔给高了,顿时觉得这残件连50元都不值,撒丫子就跑,那哥们儿还在后面喊:“50元捎上吧。”我愣是没敢回头。后来瓷器见得多了,我才搞明白那是一只宋代官窑尊,压根不是磨口,是人家宋代那会儿精心镶的金口。百年不遇的好东西塞我怀里都不要,就跟人家要害我似的。得亏我好东西见得多了,有些麻木,要是我小心眼再加上财迷,没准跳河的心都有。
上世纪90年代初,天津的地摊市场曾挪到华威桥东边的院子里。那天,我在一个山西人的摊上看到一片方块,它比杂志开本大一点,一寸多厚,是那种有点松石色的绿端,砚面上的蕉叶白像随意飘洒的云雾,一侧影影绰绰,像是拖着飘带的仙女图案。这块景自天成的砚板让我一下子想起历史名砚“金猴奋起”,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抄起来问价,摊主见我眼热,一下子开价一千八。那会玩砚台的人不多,一般的砚台也就一两百,再好的也不会过千。我寻思这价钱没人端得起,想抻抻再说,便搁下东西转了两圈。可回来一看,得!让人家八百买走了。我问谁买的,摊主说是个韩国胖女人。那会儿逛地摊的人都知道有个韩国女人专门在市场收砚台,能出高价,怎么让我给忘了这茬呢?
像这样肠子都悔青的事情不少,比如我给朋友说的“毛主席像后藏画”的故事,就是亲戚的真实经历。他在“文革”时在委托店买了张带相框的毛主席像,几年后打开,后面竟藏着一张清人的书法,还有两张房契。那店家要是知道了,估计得哭晕在厕所。有个朋友告诉我,“文革”后他们家发还的东西里有一张古画,上有亭台楼阁、青山绿水,好像是袁枚的作品。当时,他愣是瞒着老爹用这张画换了辆自行车,拿到现在来看,这张画几十万都买不到,他想起这事眼里就冒火。
古玩圈里多的是传奇,行里人說起来时从来不当一回事。
(摘自《花落谁家》北京出版社), http://www.100md.com(孙仲谋)
好东西见得多了,犹如过眼云烟。20世纪80年代,天津沈阳道那会才刚有集市,一天逛到快要散集时,我在摊上看到一个天青色釉的开片尊,釉质肥厚如玉,开片是隐隐的紫霞云烟,口上还勒着道黄铜箍。我问了问价,摊主开口180元。我随口说了句“磨口的残件给50元吧”,摊主往我怀里一塞,说:“散集的买卖多加20元吧。”我后悔给高了,顿时觉得这残件连50元都不值,撒丫子就跑,那哥们儿还在后面喊:“50元捎上吧。”我愣是没敢回头。后来瓷器见得多了,我才搞明白那是一只宋代官窑尊,压根不是磨口,是人家宋代那会儿精心镶的金口。百年不遇的好东西塞我怀里都不要,就跟人家要害我似的。得亏我好东西见得多了,有些麻木,要是我小心眼再加上财迷,没准跳河的心都有。
上世纪90年代初,天津的地摊市场曾挪到华威桥东边的院子里。那天,我在一个山西人的摊上看到一片方块,它比杂志开本大一点,一寸多厚,是那种有点松石色的绿端,砚面上的蕉叶白像随意飘洒的云雾,一侧影影绰绰,像是拖着飘带的仙女图案。这块景自天成的砚板让我一下子想起历史名砚“金猴奋起”,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抄起来问价,摊主见我眼热,一下子开价一千八。那会玩砚台的人不多,一般的砚台也就一两百,再好的也不会过千。我寻思这价钱没人端得起,想抻抻再说,便搁下东西转了两圈。可回来一看,得!让人家八百买走了。我问谁买的,摊主说是个韩国胖女人。那会儿逛地摊的人都知道有个韩国女人专门在市场收砚台,能出高价,怎么让我给忘了这茬呢?
像这样肠子都悔青的事情不少,比如我给朋友说的“毛主席像后藏画”的故事,就是亲戚的真实经历。他在“文革”时在委托店买了张带相框的毛主席像,几年后打开,后面竟藏着一张清人的书法,还有两张房契。那店家要是知道了,估计得哭晕在厕所。有个朋友告诉我,“文革”后他们家发还的东西里有一张古画,上有亭台楼阁、青山绿水,好像是袁枚的作品。当时,他愣是瞒着老爹用这张画换了辆自行车,拿到现在来看,这张画几十万都买不到,他想起这事眼里就冒火。
古玩圈里多的是传奇,行里人說起来时从来不当一回事。
(摘自《花落谁家》北京出版社), http://www.100md.com(孙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