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193
编号:13561012
国医大师柴嵩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证治思路(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3
     柴教授将EM的发病机制与女性的生理特点相结合,形成了“分时论治”“分年龄论治”“辨证论治”的论治特点。

    3.1 分时论治

    “顺应周期”是中医“天人合一”思想在妇科临床中的具体体现。对于治疗EM,柴教授顺应月经周期气血盈亏、冲任虚实的变化规律,将治疗分为经期和非经期,根据分期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遣方用药。

    (1)经期。气血变化较甚,血海由满而溢,由盛骤虚。EM患者通常会有较为剧烈的下腹痛,此时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以止痛为主。但因异位内膜在经期也会发生出血,柴教授认为如果冒用活血止痛药,会加重病灶出血,因离经之血并无出路,反而会加重病情,所以不主张应用大剂量的活血药,取而代之应用化瘀止痛的药物,如三七粉、蒲黄炭、茜草炭等,化瘀而不伤正,止痛而不破血,先暂时缓解患者经期盆腔痛的症状。

    (2)非经期。冲任气血较为平和,气血下聚于冲任、胞宫,藏而不泻。此时期以“治本”为主,因瘀血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故在治疗中化瘀贯穿始终,根据不同的辨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补肾化瘀、清热化湿除瘀等。柴教授喜用北沙参、玉竹等归肺经又具有益气滋阴的药物,调补肺肾,从肺而治,补肺启肾[4],稳定血海,调节患者的卵巢功能和盆腔环境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