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194
编号:13556723
舌三针配合颞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4
     3.2 两组治疗前后FOIS分级比较

    治疗前两组FOIS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OIS评级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4 安全性评价

    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出现。

    4 讨论

    吞咽是最复杂的躯体反射之一,需下颌、唇、舌、软腭、咽喉和食管功能的协调,从食物进入口腔开始到达贲门,所需时间虽仅为几秒,但吞咽反射弧中某一环节受损都会出现吞咽困难。故在脑卒中后出现吞咽活动不协调时应尽早进行评定,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

    在中医学上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归为“中风”“喉痹”“噎隔”的范畴。其病机主要为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气机逆乱致痰瘀阻窍,气血不能濡养舌根,故发为吞咽障碍,所以治疗宜通关利窍。舌三针取上廉泉穴,于左右旁开1寸刺舌2、舌3针。其中上廉泉穴位于前正中线上,是任脉脉气所发,任脉者上通关元,至咽喉,与阴维脉交会于此,故上廉泉为任脉、阴维脉之交会穴,有通舌窍、利咽喉的作用。而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两者阴阳衔接,均入络于脑维持着阴阳脉气的平衡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