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197
编号:13542935
中医目诊的基本理论及临床运用(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1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7
     1.2 八廓学说

    八廓学说是中医目诊另一个重要理论,它首先明确了眼的八个方位与脏腑之间的密切关系。在临床运用中,主要是通过眼睛的八个方位观察白睛上细微脉络的变化,判断出内在脏腑及全身各部位的病变情况,从而辅助诊断,为辨证施治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它通常和“五轮”一起出现,称为“五轮八廓”。但是,八廓学说有着自己独立的体系,它和五轮学说是不一样的。明代著名医家傅仁宇明确指出了五轮学说和八廓学说在临床望目诊病中的差异,以及白睛脉络与八廓所属脏腑的关系[9]。他在《审视瑶函·勿以八廓为无用论》一篇中做了如下详细阐述:“经络不明,盲子夜行。夫八廓之经络,乃验病之要领,业斯道者,岂可忽哉!盖验廓之病,与轮不同,轮以通部形色为证,而廓惟以轮上血脉丝络为凭。或粗细连断,或乱直赤紫,起于何位,侵犯何部,以辨何脏何腑之所受病。浅深轻重,血气虚实,衰旺邪正之不同,察其自病传病,经络之生克顺逆而调治之耳。”据相关史料研究,明代医家葆光道人在《秘传眼科龙木论》一书中首先介绍了八廓的具体名称和脏腑分属[10]。即关泉廓属小肠,养化廓属三焦,胞阳廓属命门,传道廓属肺,水谷廓属脾胃,津液廓属肾、膀胱,清净廓属肝,会阴廓属肾[11]。而明代著名医家王肯堂则提出了“八方分位配属法”,他将眼球正面白睛部分通过八廓来定位划区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