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1910
编号:13531555
马王堆医书崇阳观及其在阳虚体态调理中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10
     1.2 阳气的主导地位

    1.2.1 阳主阴从,阴阳协调 马王堆出土帛书《称》对阴阳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述,《称》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属性构成,取法于天者属阳,取法于地者属阴:“凡论必以阴阳大义,天阳地阴,春阳秋阴,夏阳冬阴……长阳少(阴),贵(阳)贱阴,达阳穷阴,取(娶)妇姓(生)子阳,有丧阴,制人者阳,制与人者阴,客阳主人阴。师阳役阴,言阳黑(默)阴,予阳受阴,诸阳者法天,天贵正,过正曰诡。”《称》对阴阳的论述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讨与《黄帝内经》中的认识基本一致,均认为阳在阴阳关系中处于主导性地位,阴阳的协调运动是在阴阳和谐的基础上,由阳气进行推动而达成,与《周易》乾卦之“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坤卦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的认识相一致。

    1.2.2 “经”向阳经,奉心为尊 在经络循行的描述上,马王堆医书认为经向阳位,奉心为尊。《足臂十一脉灸经》所记载的十一经脉均为向心性分布,由四肢走向头部或心胸部;《阴阳十一脉灸经》中除肩脉、巨阳脉之外,其余九条经脉亦均为向心性。这种认识是古代医家“上阳下阴、主阳臣阴”的崇阳观体现。马王堆医书中已经认识到人体阳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心在人体诸多脏腑中具有特殊地位,是人体阳气分布最为集中的器官,心阳是维持血脉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所云:“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太陽”。

    1.2.3 从阳论治,阳存则生 《脉法》云:“气也者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