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1910
编号:13531487
杨震教授治疗郁病经验(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10
     1 病因病机

    杨震教授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而藏血,其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集阴阳气血于一身,成为阴阳统一之体,而情志因素对肝气条达影响极大,《内经》中便有忧思气结而成郁的思想,肝气郁结又可直接导致心主神明失常,两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肝主疏泄,推动血行津布,肝气条达则气血循环有道,气有一息不行,则血津亦有一息不行,津不布则生痰,血不行则为瘀。杨震教授认为怪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瘀,且痰瘀可随气血留滞人体各处,或在形躯,或在脏腑,或兼而有之,故症状千奇百怪。痰瘀留滞在喉,则咽中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留滯在胸胁,则胸闷胁痛;痰瘀一成,蒙蔽心神,则心情抑郁、善悲欲哭;痰瘀日久化热伤阴并内扰心神,则急躁易怒。

    1.1 肝气郁结

    情志虽分属五脏,但全赖气机调畅,肝气条达,可调畅气机,使人心情舒畅。而情志舒畅,可助肝气疏泄,二者相辅相成。当代竞争过大,常致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而致郁病。症状上可见心情抑郁,胸胁胀满,善太息,或呕吐吞酸,嗳气频作,饮食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此证为郁病早期,虽肝气郁结,但津血失布较轻,痰、瘀、火初成。治疗上当以疏肝解郁为主,辅以化瘀、除痰、清热。

    1.2 痰热瘀阻

    五行之中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