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203
编号:13501404
王孟清教授从伏痰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1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3
     2 分期论治

    朱震亨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理论,后世医家多用此作为治疗哮咳的基本方法,沿用至今。王孟清教授在此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以发作期、慢性持续期、缓解期三期辨证治疗。发作期经治疗后咳嗽虽减,但痰症多未消除。此期伏痰留恋,肺、脾、肾虚象逐渐显现,治疗不能单以祛邪或补虚论治,而需扶正祛邪并治。

    2.1 发作期

    小儿年幼正气不充,外邪袭表,触动伏痰,肺宣降功能失调,气机上逆,邪郁阻于肺络,呼吸道痉挛,故呛咳频作,伴鼻塞鼻痒、流清涕、打喷嚏、咽痒等过敏症状。清代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总论》提到:“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熱病最多。”故在辨证上虽有寒热区别,但小儿为纯阳之体,病后多从阳化热,常表现为热证、实证。因此,急性发作期临床上以肺热证多见,治以泻白散加味,热势较盛者予石膏、黄芩等清热,兼夹寒证者,加以炙麻黄、法半夏等辛温宣肺,兼有鼻咽症状者,加以辛夷、蝉蜕疏风宣窍。

    2.2 慢性持续期

    病机为痰饮伏肺,治宜清化伏痰,降逆止咳,同时应以肺、脾、肾气之亏虚分别施补,以绝痰源。此阶段咳嗽症状减轻,但以咳痰为主症,邪入于里,引动伏痰,临床常表现为痰饮壅肺之象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