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203
编号:13501110
中医从肺疫论治传染性肺炎的思路(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1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3
     4 病机演变特征

    《说文解字》:“膜,肉閒胲膜也。”《释名》:“膜,幕也,幕络一体也。”《医述》:“膜者,非皮、非肉,与脂相附。五脏六腑以此遮护。”《类经》:“盖膜犹幕也,凡肉理脏腑之间,其成片联系薄筋,皆谓之膜,所以屏障血气者也。凡筋膜所在之处,脉络必分,血气必聚,故又谓之膜原,亦谓之脂膜。膜、幕俱音莫。”由三焦、膜原、腠理、玄府、络脉相互贯通而成的膜系统,分布广泛,联络周身,渗灌气血津液,沟通内外,固护器官[15]。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咽喉为其系,口与咽喉相连,故毒邪随风或随饮食或接触侵淫则首犯肺系口咽喉肌腠之膜[16],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素问·太阴阳明论》)。“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灵枢·百病始生》)。

    正不御邪则即时发病,肺宣肃失常,卫阳被遏,肺气上逆,鼻咽不利,表现为以鼻咽肌腠症状为主的卫分证。口咽下连胃,胃下连肠,邪从咽喉入则可下及于胃,使胃之受纳腐熟、通降失常。邪气微则内伏于肺系(主要是咽喉)之膜,过时而发,发则全身里实症状明显。

    肺主宣发肅降,司呼吸之气,输布津液。毒邪从膜内陷,损伤肺藏则肺失宣肃,呼吸失常,津液停滞,表现为咳喘有痰。邪毒痰湿壅滞于肺,则肺络粗乱、肺叶模糊不清而呈玻璃样变。寒郁湿蕴可化热,肺气郁闭而阳怫化热,故肺疫无论是寒湿肺疫还是温热肺疫持续阶段可发热或热势高涨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