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2011
编号:13793765
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大鼠膀胱尿流动力学和逼尿肌肌电图振幅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1月1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11
     1.5 穴位定位和电针方法

    1.5.1 取穴定位 参照“十五”国家规划统编教材《实验针灸学》大鼠标准穴位图谱定位,并模拟人体腧穴骨度分寸法量取次髎、中极和三阴交[16]。

    1.5.2 电针方法 对治疗组大鼠于造模后第14天开始电针干预,1次/d,共7次。所有穴位均用直刺,针刺深度:次髎直刺15 mm,中极直刺5 mm,三阴交直刺5 mm。电针刺激参数为疏密波10/50 Hz、电流0.1 mA,强度以肢体轻颤并耐受为度。将大鼠仰卧位固定于鼠板上,各穴均用30号1寸针,进针后接用SDZ-V型华佗牌电针治疗仪,中极与三阴交一组(三阴交左右两穴隔日交替进行),留针时间20 min。仰卧位治疗后将大鼠俯卧位固定,次髎穴与大鼠尾根部一组(次髎穴左右两穴隔日交替进行),重复以上操作。

    1.6 观察指标及方法

    治疗7 d结束后,分别对3组SD大鼠行尿流动力学和逼尿肌EMG同步测量,并记录相应数据。尿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漏尿点压力、灌注量、灌注时间[17]。逼尿肌EMG指标为EMG振幅大小[18]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