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119
编号:13765627
67例乳腺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中外医疗》 201119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乳头状肿瘤的类型及病理特征,分析肿瘤的主要类型以加强乳腺乳头状肿瘤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7例乳腺乳头状肿瘤患者,对患者肿瘤的临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67例乳腺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得知,乳头状肿瘤分为5类:腺乳头状癌34例(50.75%)、中小导管乳头状瘤12例(17.91%)、大导管乳头状瘤9例(13.43%)、乳腺乳头状腺瘤7例(10.45%),小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5例(7.46%)。结论有针对性地展开以乳腺乳头状癌和中小导管乳头状肿瘤为重点的临床研究,深入研究乳腺乳头状肿瘤的治疗方法,对提高医院乳腺疾病治疗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乳腺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1)07(a)-0000-00

    乳腺乳头状肿瘤包括乳腺乳头状癌、大导管乳头状瘤、中小导管乳头瘤、乳腺乳头状腺瘤、小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细胞学共同特点为肿块质地较软,进针有落空感,吸出物通常为血性或咖啡色液体[1]。乳腺乳头状肿瘤发生自乳腺导管不同部位的乳头状肿瘤,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由于这类肿瘤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上常有困难,从而难以正确诊断和处理。近年来,乳腺肿瘤的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因此针对性研究乳腺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具有高度的现实意义。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乳腺乳头状肿瘤患者67例,分析乳腺乳头状肿瘤的病理特征。67例患者年龄28~48岁,平均年龄37.8岁,通过病史诊断(包括年龄、性别、病期、症状、肿块准确部位及体积等)、MRI/CT肿瘤显像观察和组织切片检查确诊为乳腺乳头状肿瘤。患者平均年龄在乳腺乳头状肿瘤的高发期内,病症较为典型全面,具有满足乳腺乳头状肿瘤病理分析的特征需求[2]。

    1.2病理诊断方法

    (1)CT/MRI诊断。CT直接显示扩张的导管呈条状或串珠状改变,沿扩张导管可见小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结节或小肿块轮廓不整齐,有凹陷切迹时应考虑有恶变可能。MRI上乳腺正常导管为条状中等信号强度,但低于周围的脂肪组织,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在MRI上表现为条状不规则的中等信号强度,其内见小结节灶,T真加权为低信号,I加权图像病变信号强度增高。(2)穿刺活检。依据乳腺癌诊断标准与肿物切除活检的标准是一致的,镜下所见组织较少,在CT/MRI的引导下取材。经带有负压的自动活检枪内的空心针穿刺,活检枪内径1.7mm,可连续取出条状组织,组织切取长度为2.1~2.5cm,一般穿刺9条组织条。依据所取材料的组织排列结构异常和细胞学指标异常来诊断。
, 百拇医药
    2结果

    67例乳腺乳头状肿瘤患者的病理分析比较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乳头状肿瘤分为5类:腺乳头状癌34例(50.75%)、中小导管乳头状瘤12例(17.91%)、大导管乳头状瘤9例(13.43%)、乳腺乳头状腺瘤7例(10.45%),小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5例(7.46%)。

    表167例乳腺乳头状肿瘤患者的病理分析

    3讨论

    乳头状癌(Papillarycarcinoma)又名乳头状腺癌。癌组织于扩张的导管内或囊内,呈乳头状生长。乳头中心间质薄而纤细甚至缺如,乳头表面被覆异型上皮细胞。癌细胞层次较多,大小不一,极性紊乱,核浆比例增大,胞核大小不一,深染,核分裂象易见,癌细胞形成的乳头形态不一,高分化者可排列成带有纤维脉管束的典型乳头状结构,乳头可呈细长状有分支,也可为短小的乳头;低分化者可相互吻合成车辐状、筛状甚至呈实性。周围缺少肌上皮细胞的存在。边缘可见纤维化、出血、坏死等征象[3]。当肿瘤侵出管壁时,在问质中可仍呈乳头状排列,也可呈散在的癌细胞团。肿瘤间质可伴有纤维增生、胶原变性。乳腺乳头状肿瘤的良性形态与恶性形态的表现极为相似,通过组织学区别诊断较为困难。分化良好的乳头状癌有时与导管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的良性病变甚难区别。其原因可能对乳头状增生复杂结构认识不足,另外受出血、纤维化、导管上皮变形及假浸润误导,因此常会出现误诊或过诊现象,需引起重视。尤其在冷冻切片的诊断中,乳头状瘤与乳头状癌的鉴别是一大难点。另外外周型乳头状瘤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好发于中小导管,一般为多发,伴有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者与癌的关系密切;而乳头状癌多见于老年妇女,好发于大导管,一般为单发。通过本次研究中的67例临床病例的研究观察,区分标准可以有以下参考意见:细胞核为主要区别方式;增生上皮中是否存在无肌上皮的细胞增生;病变导管周围的基底膜是否完整、基底膜细胞排列的极性分布,病变的大小和范围等。本次临床病理研究中,67例乳腺乳头状肿瘤患者中腺乳头状癌为大多数,肿瘤浸润较为严重;而良性肿瘤中,中小导管乳头状瘤。因此,有针对性地展开以乳腺乳头状癌和中小导管乳头状肿瘤为重点的临床研究,深入研究乳腺乳头状肿瘤的治疗方法,对提高医院乳腺疾病治疗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勇,乳腺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19(16):135~135.

    [2] 付丽.乳腺肿瘤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8~159.

    [3] 廉开红.乳腺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4):43~44.

    【收稿日期】2011-3-31, 百拇医药(李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