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与血小板计数在预后中的相关性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究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小板计数与病人的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对198例经过细菌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 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与患儿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不同血小板计数与其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和生存组血小板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小板计数其感染治疗过程中例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计数可以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病情以及预测预后的特异性指标。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血小板计数;预后
[中图分类号] R7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9(b)-0075-02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约为1‰~10‰,在早产儿中的发病率更高[1]。其可造成新生儿的全身细菌感染,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对患有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研究中发现,很多新生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异常,其与血小板的减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血小板的减少量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也密切相关。有文献报道败血症是导致血小板减少最主要的原因。2008年5月—2011年3月对该院收治的198例病人进行检测,对血小板计数在新生儿败血症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共收治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98例,其中男100例,女98例,均为经过血培养阳性后确诊的败血症患儿。患儿诊断标准均符合全国制定统一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1];对所有的病例均进行静脉血和外周指血的血小板计数的检测,所有病例在治疗前,除败血症之外其他能引起血小板变化的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所有的败血症患儿进行严格的消毒,消毒后取患儿的股静脉血3 mL接种在专用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入院后的第1、3、5天进行指血检查,查血常规,对患儿的血小板进行检测。对患儿进行抗生素常规治疗2~3周的时间,等患儿的症状消失,感染得到控制后再复查血常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