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诊断与处理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诊断、临床特征以及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40例剖宫产术后妊娠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总结出对此类疾病的及早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结果 所选40例患者中,剖宫产术后时间为1年的有6例,2年的为18例,3年及以上的为16例。患者除去有早期妊娠的症状以外,15例出现早期妊娠阴道不规则少量流血,10例患者伴随下腹部隐痛的症状。40例患者均通过彩超确诊为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其中2例行腹腔镜下手术失败后改为剖腹探查术,进行瘢痕部位妊娠取胚术和子宫修补术。5例患者转入其他医院进行介入治疗。2例子宫瘢痕妊娠处完全破裂,进行开腹取胚。剩余的31例全部通过使用MTX及中药杀胚治疗,待HCG<500 miu/mL后行B超监测宫腔镜下清宫术。结论 在用药物杀胚治疗,待HCG<500 miu/mL后行B超监测宫腔镜下清宫术,效果肯定,简单安全,患者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利于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诊断处理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 R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9(c)-0089-02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指的是女性妊娠之后的孕囊、绒毛或者是胚胎在曾经进行剖宫产留下的瘢痕上着床,是属于异位妊娠当中极其少见的,这类疾病不但会造成子宫破裂、孕妇大出血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孕产妇死亡[1]。在最近几年以来,随着剖宫产手术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根据相关报道显示,现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在异位妊娠中所占有的比率达到1.05%[2]。对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难度大,经常会被误诊,导致产生相当严重的并发症。如果能够及早准确的进行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诊断,则可以显著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成功的保留患者子宫,相反,如果诊断不及时,延误了最佳治疗的时机,不但会造成患者大出血或者子宫破裂等现象,还会危及到生命。该文根据2010—2011年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确诊所选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最佳方式进行早期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以及处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资料共有40例,均选自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确诊患者,年龄在23~44岁之间,平均年龄(32.10±4.15)岁;从之前进行剖宫产手术到确诊为瘢痕妊娠的时间间隔为1~12年,平均间隔为(4.86±2.22)年,其中有过人工流产1~3次病史的有16例。40例患者孕周为6~8周,除去有早期妊娠的症状以外,15例出现早期妊娠阴道不规则少量流血,10例患者伴随下腹部隐痛的症状,其中外突型10例,内突型30例,40例患者均通过彩超检查发现子宫内无孕囊,剖宫产瘢痕处可见孕囊;其中10例外突型患者的着床部位可以侵入肌层达到浆膜层。
1.2 方法
本组患者中有31例进行肌注甲氨蝶呤20 mg,1次/d,连续注射5 d[3]。同时配合中药杀胚治疗,待HCG<500 miu/mL后行B超监测宫腔镜下清宫术,手术安全简洁,患者出血量少,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子宫穿孔、子宫破裂、大出血等现象,术后1 h患者即可进食,下床活动。该方法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血β-HCG数值,如果血β-HCG<500 miu/mL,则清宫前无需行预防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中出现大出血的风险小。为了使血β-HCG<500 miu/mL,清宫术前需行充足的准备,予MTX、中药杀胚胎治疗,对于绒毛新鲜,血β-HCG达数万的患者,杀胚胎治疗疗程可长达2+月。首先检查患者宫腔形态和妊娠位置,如果发现是完整孕囊,先使用取环钩破膜,在患者宫颈位置注射缩宫素或垂体后叶素,使用刮匙搔刮宫腔蜕膜,使子宫正常收缩,之后再用刮匙刮出孕囊,角度和用力不能过大。在施行清宫术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达到50~200 mL的有3例,剩余出血量均<50 mL。外突型患者中2例行腹腔镜下手术失败导致大出血,出血量为1 500 mL后改为剖腹探查术,进行瘢痕部位妊娠取胚术和子宫修补术。5例患者由于孕周8周血β-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0 000 IU/L转入其他医院进行介入治疗。2例子宫瘢痕妊娠处完全破裂,进行开腹在瘢痕妊娠处行取胚术。
, http://www.100md.com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资料数据,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均数(x±s)标准差,进行t检验。
2 结果
根据术后资料显示,31例患者采用静脉全身麻醉及B超监护下施行宫腔镜下清宫术的治疗效果好,患者术中出血量少,3例出血量为50~200 mL,剩余均为<50 mL。
施行静脉全身麻醉进行B超监测宫腔镜下清宫术的患者资料与进行剖腹取胚的患者资料相比较,在成功率和并发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是异位妊娠中的一种极特殊现象,发病机制与前次实施剖宫产之后的切口愈合不佳有关,当受精卵通过尚未良好愈合的瘢痕处,可以在瘢痕肌层附近进行着床并且发育[4]。当胚胎逐渐发育可以导致,其绒毛直接进入到肌层,严重者甚至会穿透肌层达到浆膜层,进而发展成外突型。对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诊断可以通过阴道彩超检查在子宫内未发现妊娠囊,宫颈管内未发现妊娠囊,在子宫峡部瘢痕处发现妊娠囊;子宫下半部分肌层相对变薄,瘢痕处部位回声杂乱或是伴有包块并且血流丰富。在以往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极其少见,随着现在剖宫产手术的不断增加以及对该病的了解和确诊水平不断增强,关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报道也越来越多[5]。因为瘢痕妊娠的生长部位相对较特殊,如果在临床治疗上方法不当,容易发生大出血现象,严重的导致子宫破裂危及到患者生命,有些患者甚至需要切除子宫,为以后的生育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有过剖宫产史的患者再次发生妊娠时,一定要在早期通过彩超检查以达到及早确诊、及时治疗的效果。通过本文4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患者在用药物杀胚治疗,待HCG<500 miu/mL后行B超监测宫腔镜下清宫术,效果肯定,简单安全,患者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利于基层医院推广。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Rotas MA ,Ha bermen S,Levgur M. Cesarean scar ectopie Pregn- aneies: etiology,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Obstel Gyne-col,2006, z107(6):1373-1381.
[2] Jurkovic D, Hillaby K,Woelfer B,et al. First trimeste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regnancies implanted into the lower uterinece - sarean section sear[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3,21(3):220-227.
[3] Jiao LZ, Zhao J, Wan XR,et al. Diago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sarean scar pregnancy[J]. Chin Med Sci J,2008 ,23(1):10-15 .
[4] 伍军平,张黎敏,黄新可,等.子宫瘢痕部位妊娠18例临床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1(6):22-29 .
[5] Seow KM,Huang LW,Lin YH,et al.Cesarean scar pregancy : is-sues in management[J].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4,23( 3):247-253.
(收稿日期:2012-08-18), http://www.100md.com(张娇燕)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诊断处理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 R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9(c)-0089-02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指的是女性妊娠之后的孕囊、绒毛或者是胚胎在曾经进行剖宫产留下的瘢痕上着床,是属于异位妊娠当中极其少见的,这类疾病不但会造成子宫破裂、孕妇大出血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孕产妇死亡[1]。在最近几年以来,随着剖宫产手术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根据相关报道显示,现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在异位妊娠中所占有的比率达到1.05%[2]。对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难度大,经常会被误诊,导致产生相当严重的并发症。如果能够及早准确的进行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诊断,则可以显著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成功的保留患者子宫,相反,如果诊断不及时,延误了最佳治疗的时机,不但会造成患者大出血或者子宫破裂等现象,还会危及到生命。该文根据2010—2011年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确诊所选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最佳方式进行早期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以及处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资料共有40例,均选自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确诊患者,年龄在23~44岁之间,平均年龄(32.10±4.15)岁;从之前进行剖宫产手术到确诊为瘢痕妊娠的时间间隔为1~12年,平均间隔为(4.86±2.22)年,其中有过人工流产1~3次病史的有16例。40例患者孕周为6~8周,除去有早期妊娠的症状以外,15例出现早期妊娠阴道不规则少量流血,10例患者伴随下腹部隐痛的症状,其中外突型10例,内突型30例,40例患者均通过彩超检查发现子宫内无孕囊,剖宫产瘢痕处可见孕囊;其中10例外突型患者的着床部位可以侵入肌层达到浆膜层。
1.2 方法
本组患者中有31例进行肌注甲氨蝶呤20 mg,1次/d,连续注射5 d[3]。同时配合中药杀胚治疗,待HCG<500 miu/mL后行B超监测宫腔镜下清宫术,手术安全简洁,患者出血量少,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子宫穿孔、子宫破裂、大出血等现象,术后1 h患者即可进食,下床活动。该方法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血β-HCG数值,如果血β-HCG<500 miu/mL,则清宫前无需行预防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中出现大出血的风险小。为了使血β-HCG<500 miu/mL,清宫术前需行充足的准备,予MTX、中药杀胚胎治疗,对于绒毛新鲜,血β-HCG达数万的患者,杀胚胎治疗疗程可长达2+月。首先检查患者宫腔形态和妊娠位置,如果发现是完整孕囊,先使用取环钩破膜,在患者宫颈位置注射缩宫素或垂体后叶素,使用刮匙搔刮宫腔蜕膜,使子宫正常收缩,之后再用刮匙刮出孕囊,角度和用力不能过大。在施行清宫术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达到50~200 mL的有3例,剩余出血量均<50 mL。外突型患者中2例行腹腔镜下手术失败导致大出血,出血量为1 500 mL后改为剖腹探查术,进行瘢痕部位妊娠取胚术和子宫修补术。5例患者由于孕周8周血β-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0 000 IU/L转入其他医院进行介入治疗。2例子宫瘢痕妊娠处完全破裂,进行开腹在瘢痕妊娠处行取胚术。
, http://www.100md.com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资料数据,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均数(x±s)标准差,进行t检验。
2 结果
根据术后资料显示,31例患者采用静脉全身麻醉及B超监护下施行宫腔镜下清宫术的治疗效果好,患者术中出血量少,3例出血量为50~200 mL,剩余均为<50 mL。
施行静脉全身麻醉进行B超监测宫腔镜下清宫术的患者资料与进行剖腹取胚的患者资料相比较,在成功率和并发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是异位妊娠中的一种极特殊现象,发病机制与前次实施剖宫产之后的切口愈合不佳有关,当受精卵通过尚未良好愈合的瘢痕处,可以在瘢痕肌层附近进行着床并且发育[4]。当胚胎逐渐发育可以导致,其绒毛直接进入到肌层,严重者甚至会穿透肌层达到浆膜层,进而发展成外突型。对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诊断可以通过阴道彩超检查在子宫内未发现妊娠囊,宫颈管内未发现妊娠囊,在子宫峡部瘢痕处发现妊娠囊;子宫下半部分肌层相对变薄,瘢痕处部位回声杂乱或是伴有包块并且血流丰富。在以往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极其少见,随着现在剖宫产手术的不断增加以及对该病的了解和确诊水平不断增强,关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报道也越来越多[5]。因为瘢痕妊娠的生长部位相对较特殊,如果在临床治疗上方法不当,容易发生大出血现象,严重的导致子宫破裂危及到患者生命,有些患者甚至需要切除子宫,为以后的生育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有过剖宫产史的患者再次发生妊娠时,一定要在早期通过彩超检查以达到及早确诊、及时治疗的效果。通过本文4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患者在用药物杀胚治疗,待HCG<500 miu/mL后行B超监测宫腔镜下清宫术,效果肯定,简单安全,患者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利于基层医院推广。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Rotas MA ,Ha bermen S,Levgur M. Cesarean scar ectopie Pregn- aneies: etiology,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Obstel Gyne-col,2006, z107(6):1373-1381.
[2] Jurkovic D, Hillaby K,Woelfer B,et al. First trimeste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regnancies implanted into the lower uterinece - sarean section sear[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3,21(3):220-227.
[3] Jiao LZ, Zhao J, Wan XR,et al. Diago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sarean scar pregnancy[J]. Chin Med Sci J,2008 ,23(1):10-15 .
[4] 伍军平,张黎敏,黄新可,等.子宫瘢痕部位妊娠18例临床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1(6):22-29 .
[5] Seow KM,Huang LW,Lin YH,et al.Cesarean scar pregancy : is-sues in management[J].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4,23( 3):247-253.
(收稿日期:2012-08-18), http://www.100md.com(张娇燕)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整形外科 > 瘢痕